陳良宇下台不僅是權力鬥爭 胡錦濤所圖更遠

人氣 8

【大紀元9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台北特稿)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涉嫌貪瀆被免職,再度引起中共權力鬥爭的討論,但單從權力鬥爭角度看待,不足以瞭解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對鞏固中共政權及提升國力的戰略圖謀,也未能貫穿胡錦濤所提出的運動和理念背後的脈絡。

分析家認為,觀察胡錦濤上台以來的言行,似乎可以看出他的眼界超出權力鬥爭的範疇。

大致而言,胡錦濤自2002年底出任中共總書記以來,先後提出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提升共產黨執政能力」、「以民為本」等運動和理念;而這些理念的目的相當明顯,就是要鞏固中共的統治地位,加強民眾對共黨執政的認同度。

而胡錦濤所以這樣做,也有其歷史因由。

中國自1979年實施開放改革以來,一味追求經濟發展,已為社會帶來種種弊端。

在江澤民時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矛盾日益顯現,包括貪腐問題惡化、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公義的事情日益增多,導致民怨加劇,也是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社會經常爆發官民衝突的根源之一。

但在一心發展經濟的情況下,當時無人處理這些問題。

民怨加深,大大削弱中共的統治能力。在胡錦濤上台前,即使是在今天,中國大陸從南到北,不少民眾把共產黨看成是龐大的貪腐集團。

分析家說,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胡錦濤提出了上述運動和理念;而要達到目的,具體做法就是要打擊貪腐、解決貧富差距,以及在更大程度上紓解民困。

在落實上述運動和理念上,不排除胡錦濤確實遇上困難,例如江澤民時代的班底仍在,彼此相連通氣,互相庇護,加上中央對地方的管控鞭長莫及,難免形成阻力。

不過,近幾年來,以胡錦濤為首的北京領導層還是斷斷續續地打擊貪腐。而今陳良宇下台,不但說明胡錦濤並未放棄這項工作,也展現出作風與過去中共領導人的不同之處。

其實,胡錦濤為落實理念,已不止一次做出類似驚人之舉。2003年底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期間,中國衛生部長張文康下台,以及去年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前離任,與免除陳良宇職務頗有相似之處。

分析家表示,張文康、董建華以至今天的陳良宇相繼下台,這在中共史上是少有的事,但其結果為胡錦濤及中共帶來了比較正面的評價,這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尤為明顯。

但分析家也強調,未來中共及中國的發展是否一如胡錦濤所願,恐怕還是未知之數。他們指出,如果中共不從政治制度上著手,長遠來說,中國大陸始終無法擺脫貪腐及社會不公等問題。

不少學者指出,西方社會推行民主制度以來,儘管權力無數次更替,但社會始終保持穩定,就是因為擺脫了人治,制度已上軌道。相對地,中國過去數十年來未能擺脫動盪,就是因為缺乏一個類似相對穩定的制度。

分析家指出,即使胡錦濤最終能夠鞏固中共的統治地位,以及提升民眾對其認同度,由於政治體制未能配合,長遠恐怕中國還會掉入穩定與動盪的循環中。 

相關新聞
滬書記陳良宇涉弊突下台
陳良宇被革職打破僵局 胡江攤牌
上海社保案暴露中國社保機制弊端
天義:好一場政治鬥爭---胡溫發威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