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75噸珍貴檔案險成「冥幣」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中國學者透露,如今被視為重要文獻的一批清代皇家檔案,九十五年前曾被賣給廢紙公司,差點兒變成紙漿並製成「冥幣」,多虧有識之士以高價贖回。

新華社今天報導,遼寧省檔案館副館長孫成德日前談到這批檔案時說,清代雍正皇帝建立軍機處之後,該機構一直負責皇帝有關命令、指示的起草與傳遞,以及處理其他重大事宜,留下了大批檔案。

民國初年,這些檔案被移到成立不久的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由於政局動盪,資金短缺,一九一二年,館員將貯存在端門門洞內的八千麻袋、共計七十五噸的檔案運出故宮,當作廢紙賣給北京同懋增紙店。

孫成德說,此事很快被著名學者羅振玉獲悉。羅振玉找到同懋增紙店時,紙店已經把檔案當作廢紙轉手賣出了約一千麻袋,其餘部分被運到唐山和定義兩地的紙廠,準備化成紙漿後製作「冥幣」。

據表示,羅振玉最終以高價購回,並將這批珍貴歷史檔案分藏在北京、天津兩地,組織人力進行整理,並彙編成史料叢刊。

孫成德說,這批清代檔案有著重大歷史價值。前幾年遼寧省檔案館曾從中整理出一件完整無損的「廷寄」,是光緒三十一年(一九零五年)軍機處寄給盛京將軍趙爾巽和候補侍郎廷傑的密信。

這份廷寄為中國海內外孤品,屬國寶級歷史檔案,已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相關新聞
習問中國獨角獸企業銳減原因 網民諷:就是你
上海生育率低 人口降至10萬僅需五代人
參加台灣520觀禮遭恐嚇 日華懇議員抗議中共
【菁英論壇】中國經濟面臨三連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