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前巴基斯坦總理布托

標籤: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中央社喀拉蚩十七日法新電)前巴基斯坦總理布托明天將結束多舛生命中的第二次流亡生涯返國,但這次她是會創造歷史、還是向歷史低頭,目前還無法斷言。

儘管多次涉及貪污,自封為「東方之女」布托已經成為女性與受迫害者爭取權利的象徵。這位回教世界的首位女性總理,與軍事政府領導人穆夏拉夫達成協議後,引發政治風暴,也讓她身為民主鬥士的地位打了折扣。

曾在英國牛津與美國哈佛受教育的布托,也面臨數年來言詞親西方、反對回教極端主義帶來的反效果。警方警告,恐怖組織「蓋達」與「塔利班」可能計劃暗殺她。

一九八六年她第一次結束流亡返國時,受到一百萬人歡迎,儘管布托所屬政黨表示,今年歡迎人數不會亞於當年盛況,但布托流亡倫敦與杜拜這幾年間,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態已有劇烈改變。

她與軍政府、而非與反對黨達成協議,等於冒著與仍不滿軍方當年處決其父的支持者漸行漸遠的危險。

「每日時報」編輯塞西說:「一九八六年,布托是違抗政府的女英雄,不畏一切,成功唾手可得﹔但二零零七年,她以政府潛在盟友之姿返國,如果她未能贏得接下來的選舉,她可能就此成為歷史。」

布托一九五三年六月二十一日生於喀拉蚩的大地主世家,是洋派父親與伊朗什葉族裔母親的第四個小孩,父親還是巴基斯坦首位民選總理,這樣的生長背景讓她向命運低頭,卻也使她鬱鬱寡歡。她在最新版回憶錄引言中寫道:「我沒選擇這樣的生活,是這樣的生活找上我。生在巴基斯坦,我的生活反映此地的動亂、悲劇與勝利。」

在巴基斯坦讀完修女學校後,布托前往牛津留學,成為牛津學生會辯論社首位女性亞洲社長。

一九七七年,她回到巴基斯坦,沒幾個月,時任總理的父親就被吉亞將軍罷黜,她與家人都被捕入獄﹔一九七九年四月四日,布托之父遭絞刑處決。

布托後來在回憶錄中,回想當年她站在父親墳前的景象,「那時我跟自己說,在民主回到巴基斯坦前,我不會停下來」。

布托一直在獄中待到一九八四年,吉亞將軍才允許她前往英格蘭,她在那裡成為其父創立的「巴基斯坦人民黨」的流亡領袖。

一九八五年,悲劇再度發生,布托的哥哥納瓦茲在法國南部的公寓中毒身亡。

一九八六年四月,布托回到拉合爾,重回權力之路。隔年,她與商人札達里相親結婚,育有三名子女。

復仇、重返政府之路,從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七日、吉亞將軍在神秘的空難中喪生後展開。數月後,布托的政黨贏得大選,十二月二日,僅三十五歲的布托宣誓就任總理。

但布托政府一九九零年因涉及貪污解散,她的總理職位也被夏立夫取代,雖然布托一九九三年再度當選,但三年後,她再因貪污罪嫌遭當時的總統李嘉瑞解職。

十月五日穆夏拉夫在一項爭議性的特赦中,註銷她的貪污控罪。

相關新聞
布托稱仍未就腐敗罪與當局達協議
布托與穆沙拉夫口頭共識分享權力
巴總統與流亡前總理協議全國和解達共識
權力共享 穆夏拉夫與流亡領袖達和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