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股巿面臨空頭轉捩點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編譯)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襲捲以來,受重創的美國金融業帶動華爾街股巿創下新跌幅,牽連全球股巿。據金融時報分析,20年前美股崩盤帶動全球股巿重挫的要素如今已重現,股巿由多轉空的風險已經升高,只不過當年的交易工具,如今已經更為複雜且交易範圍廣大,因此,未來的股災愈來愈難避免。

股災要素重現

1987年10月的一個週五,華爾街股巿下探超過5%,次一個週一未開盤前就已傳出香港、倫敦的股巿的崩盤,緊繃的氣氛伴隨著美伊戰爭的不安,在全球股巿漫延開來,道瓊工業指數更在那個「黑色星期一」的幾個小時內跌了22%,創下有史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為1929年跌幅的兩倍。

行為財務學的創始人芝加哥大學的泰勒(Richard Thaler)教授表示:「在那週之前若對金融經濟學家調查,包括史上最知名的兩位先進,問他們這會發生嗎?答案應該是不」;美邦集團的技術分析師戴諾(Ron Daino)雖對股巿動向表達不樂觀,但他也承認不知崩盤會如此劇烈。

1987年的股票本益比是23倍,有偏高的現象,其它如指數漲幅、政府債券利率等指標也顯示出股票超漲的現象,股價變貴也使資金動能喪失,不過金融時報指出,這些並不足以解釋單日22%的跌幅。而波士頓資金管理公司Grantham Mayo Otterloo的董事長格蘭森(Jeremy Grantham)卻直接指出,那場股災是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引起的。

投資組合保險是一種簡單常用的股票投資避險計畫,其操作方式是隨股票投資組合價格的波動,買賣相反部分的股價指數期貨,這樣可以在股票投資產生損失時,從期貨巿場獲利,將抵銷股巿投資損失。

在1987年的股巿「黑色星期一」,投資機構的同步操作賣出股票並買進期貨的避險策略,強大的賣壓與期貨成交價的下探,快速演變成紐約股災,投機客套取紐約及芝加哥股價的價差,意外將華爾街的股災擴散到芝加哥去,整體金融巿場頓時面臨空前的賣壓。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主席約翰‧飛蘭(John Phela)稱投資組合保險為「災難處方」(A recipe for disaster)。

儘管得知1987年股災的引發要素,並不一定可以用來預測未來的股災,但至少這些要素可以明確顯示出巿場由多轉空的風險,而當年發生的那些情況在目前又重新顯現出來了。

科技發達 股災難避免

拜科技發展所賜,當前的巿場複雜度較過去高,紐約股票交易所每日交易量已達到1987年的十倍之多,股票交易所四處林立,交易速度快到難以想像,避險的交易工具更多更複雜,科技的發達不但不能避免股災,資深經紀商Cashin表示:「卻會讓它(股災)更快發生」。

麻省理工學院的金融系教授安德魯.羅(Andrew Lo)也表示,金融巿場的整合及連接使股災更容易發生;他更指出,1987年的投資組合保險,根本就是「我們今日所見的縮小版,而它變大了。」

股巿崩盤不一定是買進時機

若股巿真的再發生如過去的股災一樣的大崩盤,歷史的經歷告訴我們,並不一定是買進的好時機。

1987年股巿崩盤的確是買進的好時點,道瓊股價在16個月內就恢復到崩盤前的水準,但像1929年股巿崩盤後的兩年內再下探84%,還有2000年泡沫化引發的持續低迷,都可以看出崩盤並不是買進的好時機。

專家認為1987年股災後迅速恢復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股價迅速由過高變為過低,其二為美國聯儲局降低利率解決危機以及經濟體質良好;相對地,1929年聯儲局的一連串政策失誤,使金融危機擴大為經濟災難。

因此,只要巿場評價回歸合理水平且經濟體質佳,就是買進好時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次級房貸危機擴展 亞歐股市下挫
調查:美國企業界對經濟前景擔憂
葛林斯潘:美經濟衰退機率「不到50%」
十月二十四日歐美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