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股巿面临空头转捩点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0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郭秋怡编译)美国次级房贷风暴袭卷以来,受重创的美国金融业带动华尔街股巿创下新跌幅,牵连全球股巿。据金融时报分析,20年前美股崩盘带动全球股巿重挫的要素如今已重现,股巿由多转空的风险已经升高,只不过当年的交易工具,如今已经更为复杂且交易范围广大,因此,未来的股灾愈来愈难避免。

股灾要素重现

1987年10月的一个周五,华尔街股巿下探超过5%,次一个周一未开盘前就已传出香港、伦敦的股巿的崩盘,紧绷的气氛伴随着美伊战争的不安,在全球股巿漫延开来,道琼工业指数更在那个“黑色星期一”的几个小时内跌了22%,创下有史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为1929年跌幅的两倍。

行为财务学的创始人芝加哥大学的泰勒(Richard Thaler)教授表示:“在那周之前若对金融经济学家调查,包括史上最知名的两位先进,问他们这会发生吗?答案应该是不”;美邦集团的技术分析师戴诺(Ron Daino)虽对股巿动向表达不乐观,但他也承认不知崩盘会如此剧烈。

1987年的股票本益比是23倍,有偏高的现象,其它如指数涨幅、政府债券利率等指标也显示出股票超涨的现象,股价变贵也使资金动能丧失,不过金融时报指出,这些并不足以解释单日22%的跌幅。而波士顿资金管理公司Grantham Mayo Otterloo的董事长格兰森(Jeremy Grantham)却直接指出,那场股灾是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引起的。

投资组合保险是一种简单常用的股票投资避险计划,其操作方式是随股票投资组合价格的波动,买卖相反部分的股价指数期货,这样可以在股票投资产生损失时,从期货巿场获利,将抵销股巿投资损失。

在1987年的股巿“黑色星期一”,投资机构的同步操作卖出股票并买进期货的避险策略,强大的卖压与期货成交价的下探,快速演变成纽约股灾,投机客套取纽约及芝加哥股价的价差,意外将华尔街的股灾扩散到芝加哥去,整体金融巿场顿时面临空前的卖压。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主席约翰‧飞兰(John Phela)称投资组合保险为“灾难处方”(A recipe for disaster)。

尽管得知1987年股灾的引发要素,并不一定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股灾,但至少这些要素可以明确显示出巿场由多转空的风险,而当年发生的那些情况在目前又重新显现出来了。

科技发达 股灾难避免

拜科技发展所赐,当前的巿场复杂度较过去高,纽约股票交易所每日交易量已达到1987年的十倍之多,股票交易所四处林立,交易速度快到难以想像,避险的交易工具更多更复杂,科技的发达不但不能避免股灾,资深经纪商Cashin表示:“却会让它(股灾)更快发生”。

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系教授安德鲁.罗(Andrew Lo)也表示,金融巿场的整合及连接使股灾更容易发生;他更指出,1987年的投资组合保险,根本就是“我们今日所见的缩小版,而它变大了。”

股巿崩盘不一定是买进时机

若股巿真的再发生如过去的股灾一样的大崩盘,历史的经历告诉我们,并不一定是买进的好时机。

1987年股巿崩盘的确是买进的好时点,道琼股价在16个月内就恢复到崩盘前的水准,但像1929年股巿崩盘后的两年内再下探84%,还有2000年泡沫化引发的持续低迷,都可以看出崩盘并不是买进的好时机。

专家认为1987年股灾后迅速恢复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股价迅速由过高变为过低,其二为美国联储局降低利率解决危机以及经济体质良好;相对地,1929年联储局的一连串政策失误,使金融危机扩大为经济灾难。

因此,只要巿场评价回归合理水平且经济体质佳,就是买进好时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次级房贷危机扩展 亚欧股市下挫
调查:美国企业界对经济前景担忧
葛林斯潘:美经济衰退概率“不到50%”
十月二十四日欧美财经要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