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上海話一百五十年未變味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五日電)中國上海大學語言研究中心教授錢乃榮研究發現,儘管經過一百五十年,當年上海話中的十個元音音位、二十二個輔音音位並未改變,「上海話並沒變味」。

上海「新聞晚報」今天報導,錢乃榮是在比對英國傳教士一八五三年的滬語著作和二零零三年的滬語調研時,得出上述結論。

錢乃榮收集三十本傳教士作品,目前正在翻譯的一本是英國傳教士艾約瑟在一八五三年出版的「上海口語語法」,這是最早的中國方言語法書,書中準確紀錄當時上海話的發音。

二零零三年,錢乃榮曾研究上海話老派和新派的發音。錢乃容近日在對兩份相隔一百五十年的資料比較研究中發現,經過多年各地方言和普通話的影響,上海話中全部的元音音位和輔音音位都沒有改變。

錢乃榮說,「所謂音位,就是一種語言或方言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的發音單位。」一百多年來,上海話的語音變化很大,但歸併後的音位沒變,說明其語音基礎不變,「通俗地講,上海話沒變味。」

專家表示,研究證明,上海話不是近代移民過程中由蘇州話、寧波話等蘇浙方言拼合而成,而是一支「土生土長」的松江方言發展結果。

錢乃榮說,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城市的方言音系逐漸簡化,語速的加快拉直曲折多姿的聲調,也抹平了不少發音的細微變化,讓不少發音本不同的字變成同音字。一百五十年來上海人講話雖越講越快,但上海話的交際功能沒有絲毫減弱。

相關新聞
陳慕涵:寫給媽媽的信
上海話如鴨子聽雷 外地人困擾多
兒童失蹤日 尋親家長山東舉辦集會遭阻撓
疫情爆發以來 中南大至少81官員教授病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