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部落小鋪 助貧扶老不打烊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承繼父親莊鐵父照顧族人的意志,開雜貨店的莊秋雄默默守護台東市排灣族新園部落長者,17年來自掏腰包送米、送油,逢年過節更發出數十個紅包讓老人家展露笑顏,每年約10萬元的花費說多不多,但細水長流的愛心無限延伸,溫暖部落每個人的心。

「有一點能力時不要忘了回饋自己的故鄉」,父親莊鐵父生前的殷殷叮嚀,再加上以身作則的付出,讓莊秋雄深愛這個土生土長的部落,也願意貢獻自己的一切。


莊秋雄開設的雜貨店毫不起眼,卻是新園部落廿四小時無休服務站。(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攝)

他說,父親是他最敬重的人,排灣族人在日治時代從當時稱為金山鄉的金峰鄉遷村,造就了現在的新園部落,父親當時是地位崇高、負責維護治安的「義警」,後來更擔任20多年無給職的村長。

莊鐵父除了是排解糾紛的和事老,更是小朋友心目中的大善人,46歲的子姪輩吳信和說,國中時他要參加童子軍露營,沒有皮鞋,也繳不出錢,莊鐵父二話不說提供援助,還從不催討;小時候家裡窮沒米煮飯,去莊家一定借得到,而且「到現在都沒有還過」。


開雜貨店的莊秋雄(左)待人和氣,在部落裡深得老人家信任。 (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攝)

此外,莊鐵父在民國58年開始邀族人耕作,每次收成時一定會把收成分享給全村所有人,不論是白米、地瓜,全村7、80戶家家有份,到民國74年莊鐵父往生,這個作法每年持續。

吳信和回憶,當時收成的地瓜都堆在地上,需要的族人自己去拿,根本不需要報備;也就是這樣從小耳濡目染,莊秋雄認為,「分享」是排灣族最珍貴的傳統,照顧族人是天經地義的事,也讓他很快樂。


獲得全家人支持,莊秋雄(左一)開心關懷社區長者。(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攝)

49歲的莊秋雄原本在北部工作,因父親往生、民國77年回鄉務農、照顧媽媽,兩年後成家,決定安定下來,頂下雜貨店做起生意。

因為開雜貨店,天天接觸部落裡的老人家,發現年輕人為了討生活遠離家鄉,留下來的老人家不但全身充滿病痛,內心更是孤寂,莊秋雄在得到妻子曾順妹全力支持後,決定化心意為行動,「提供自己的小小心意」。

新園部落約120戶人家,獨居、低收入戶、殘障的長者有3、40人,他除了常常探訪老人家、用母語與他們談天說地排遣時間,老人家行動不便,個性「雞婆」的莊秋雄更常將工作放一邊,載著他們到台東市區看病。

老人家到店裡買生活用品要賒帳,莊秋雄二話不說的把東西交給對方,從來不記帳。「反正自己也吃不了這麼多嘛!都是從小看我長大的長輩,一點點小東西不算什麼!」


莊秋雄(左)自掏腰包送米、油給老人家,溫暖部落每位族人的心。 (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攝)

逢年過節時,他從自家雜貨店搬白米、沙拉油、醬油走訪每位長者的家,還會包500元紅包賀節,從79年開雜貨店起就開始關懷社區,到現在從未中斷,一年約10萬元的額外支出或許不多,但卻溫暖每位族人的心。

就是因為默默持續的關懷,老人家很信任莊秋雄,到郵局領錢、打電話叫瓦斯、申請接水接電等,什麼事都找他幫忙,雜貨店變成了24小時無休的服務站,越來越忙的他也越來越快樂。

83歲的高玉仔因女兒遠嫁而獨居,最盼望的就是莊秋雄來看她,她說,莊秋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貼心,為平靜的生活增添無限歡樂與希望。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族人返鄉加入關懷行列,莊秋雄兩年前投下300多萬元,在部落周邊承租11甲土地種香茅、並設煉精油廠房,以一天1200元工資提供20個就業機會。

他指出,種香茅、煉精油技術不難,如果再研發香皂等副產品,就能增加更多工作機會,「大家賺錢」外,新生代又能回鄉,實現老人家和子女兒孫住在一起的深切盼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