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中國文化,不在中國本土

陳破空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訊】當今中國,光怪陸離,奇異名詞,不斷湧現。從政府高官嘴裡,又出來一個新名詞,曰「文化赤字」。4月初,「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協會」舉辦一個論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在論壇上說,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嚴重「入超」,驚呼:「文化赤字」巨大!

據報導,僅就圖書進出口貿易而言,進出口比例達10比1,形成的逆差或赤字為每年1億多美元。除了圖書,外國音像產品,也如潮水般湧入中國。如果沒有盜版,以正常貿易而論,音像方面的中外貿易逆差,則更為巨大。

眾所周知,中美商品貿易,赤字在美國一方。中共高官大喊「文化赤字」,似乎為自己喊冤;然而,從數量上而言,1億多美元的中外「文化赤字」,與2千多億美元的美中貿易赤字,決不能相提並論。「喊冤」也就沒有甚麼意義。

驚呼「文化赤字」的中共高官,不過是道出了他們的最新發現。但當提到如何讓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的時候,中共高官們居然認為:翻譯手段,直接決定中國對外傳播的效果;翻譯問題,成為中國出版乃至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另外,缺乏現代化的包裝,也是中國文化產品走不出去的原因。

當場就有一名學者反駁說,翻譯只是中國文化產品「走不出去」的一個表面原因,現代化包裝和運作也不是問題的關鍵。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目前的主流價值觀缺乏吸引力。這名學者說出了更為大膽的話:反映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即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文化作品,在國內都缺乏市場,在海外更無人問津。(中國)必須進一步擺脫已經被國際社會摒棄的共產意識形態的束縛。

這名學者的話,既大膽,也切中了要害。當前的所謂主流「中國文化」,不過是中共的「黨文化」,而決非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赤字,折射的,是文化枯竭。

當今中國的主流文化產品,如電影《滿城盡戴黃金甲》、《英雄》等,歌劇《秦始皇》等,企圖進軍國際市場,卻無一例外地慘遭失敗。這類文化產品,表面上看,是中國古裝題材,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但實質上,卻毫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其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如說是中共黨文化,即暴力文化、謊言文化和仇恨文化。

這類電影、電視劇、歌劇等,本身就建立在篡改歷史、顛倒黑白、輕蔑人性的基礎之上。不管編導者是有意還是無意,是顯意識還是潛意識,一律都迎合了中共當權者的口味,為當今中國巧取豪奪、強肉弱食的現實背書。這類作品,出自御用文人或墮落文人之手,他們本身,就是這個權錢勾結、紙醉金迷的糜爛社會的既得利益者。由這等墮落文人包裝的劣質文化,理所當然地,被日益文明的國際社會所摒棄。中國文化赤字,反映的,就是這個鐵一般的事實。

就在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劇在國際上屢屢遭受滑鐵盧之際,韓國的電影和電視劇卻在國際上大獲成功。比如,中國文人和商人炮製了無數古裝片,卻沒有一部能夠走出國門。而韓國推出一部電視劇《大長今》,就立即風靡亞洲。

兩相對照。中國影視作品,渲染權力、暴力、血腥,宣揚奸詐、欺騙、謊言;而韓國影視作品,卻弘揚人性、張揚愛與善。完全迥異的價值取向,直接決定了輸出的成敗。亞洲刮起「韓流」,當在情理之中。

目前,中共不斷投下巨資,在海外大辦「孔子學院」,藉以掩蓋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本土蕩然無存的尷尬。中共當政,本身就背離了「孔孟之道」的核心價值:仁政與民本。對外打「孔子」招牌,不過是欺世盜名。回望中國,表現愛、善、與人性的作品,如《如焉》、《頤和園》、《往事如煙》、《伶人往事》等,一律遭到當局查禁。中共強調要「弘揚主旋律」,就是要張揚中共黨文化,而扼殺真正的中國文化。

中國,原本是亞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中心。但如今,在亞洲,在中國周邊,幾乎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上都超越中國。如果要見證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今天,我們只能去香港、去台灣,甚至去日本、去韓國。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竟然不在中國本土!這是中華民族的大不幸,也是人類文明的大不幸。

(4/10/07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移民歷史紀念週慶祝紐約文化傳統
南非對美國史上最大校園槍擊案表震驚
美校園槍擊案 舉世領袖震驚 紛表致哀
台灣金門師生專機賞神韻:豐收藝術之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