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金湧入將改變金融市場?

標籤:

【大紀元7月2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2007年7月25日華盛頓報導)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淡馬錫控股公司同意向具有悠久歷史的英國巴克萊銀行進行巨額投資。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一些國家的政府在購買私營企業的股份方面變得更加大膽,這一趨勢可能改變國際金融市場。

*中國公司在海外數額最大的投資*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同意共同購買價值36億歐元的巴克萊銀行的股份,並保證如果巴克萊銀行收購荷蘭銀行的努力獲得成功,再向巴克萊投資98億歐元。

與淡馬錫的投資相比,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投資額要大一些。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同意先向巴克萊投資22億歐元。如果巴克萊的收購得以實現,再向巴克萊投資76億歐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是中國政府控制的政策性貸款機構。如果巴克萊的收購取得成功,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向巴克萊的投資將高達135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在海外數額最大的投資。

據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所做的評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是中國財務狀況最健康的銀行之一,全部資產在4000億美元以上,甚至超過世界銀行。它是個部級機構,直接歸國務院領導,行長是已故中國第一代領導人陳雲的兒子陳元。

*分析:中國若為獲取高收益或能成功*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所做的這筆投資是否面臨風險呢?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喬治.弗斯滕伯格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指出,如果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把這筆投資作為獲取高收益的投資,而不是作為政策性投資,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弗斯滕伯格說:“如果他們從事多樣化投資,把這一投資看成是暫時性的,而不是永久性的,可以轉手出售,把它作為國際組合投資來管理,而不是作為執行中國的國際金融政策來運營,如果他們以追求高收益的私營資本的精神來管理這筆投資的話,他們有可能獲得成功。”

*分析:政府投資多或改變金融市場*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淡馬錫公司與巴克萊銀行的交易是亞洲和中東國家的政府機構向一系列美國和歐洲公司投資的最新舉措。淡馬錫公司去年成為總部位於倫敦的渣打銀行的最大股東。兩個月前,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在美國的私募股權基金黑石集團首次上市前夕向其投資30億美元。上星期,卡塔爾政府控制的一個投資基金提出以2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的大型連鎖超市聖伯裡。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認為,這些投資有可能提高這些政府機構的收益,不過也使這些政府控制的基金面臨各種風險。這個趨勢如果繼續下去,可能會改變全球金融市場,推動股票、公司債券和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上揚,減少人們對政府債券等比較安全的投資的需求。

各國的政府基金過去都傾向於向比較安全的、流動性強的金融產品投資,這樣,在它們自己的貨幣受到投機活動的攻擊時可以迅速把金融資產轉變為現金,購回自己的貨幣。但是,過去幾年裡,全球貿易使得亞洲和中東國家所擁有的外匯儲備超過他們在穩定貨幣方面的需要。中國、俄羅斯和中東國家的政府現在所擁有的外匯儲備超過2萬5千億美元。

印第安納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喬治.弗斯滕伯格認為,大量國有資金的湧入可能會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問題。

弗斯滕伯格說:“當然,這會帶來問題。一些公司聲稱,在國家擁有相當股權之後,適用於它們的公平貿易原則總是會受到威脅。任何時候國家控制相當的股份都可能產生問題。”

不過,弗斯滕伯格同時指出,如果這些政府基金在私營公司中所佔的股份微不足道,並被看成是金融投資,而不是要獲取管理權和經營權,那麼,完全可以把這些投資看成是國際金融服務領域的自由貿易。

*美歐對新興國家政府投資保持警惕*

黑石集團收購併購顧問部門的負責人斯塔金斯基認為,這些政府機構的投資實際上是使資本從新興市場流向發達國家的市場。然而,新興國家政府機構的投資活動卻引起美國和歐洲的警惕。去年,迪拜一家公司試圖收購經營幾個美國港口的英國港口管理公司的交易在美國國會遇到阻力,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005年收購美國石油生產商尤尼科公司的努力也遭到同樣的命運。

在歐洲,歐盟委員會表示,將考慮設立一個機構,審查國家控制的外國投資資金收購歐洲公司的事宜。歐盟委員會說,中國這樣的國家控制的基金從事收購活動可能出於政治和戰略考慮,而不是經濟動機。 德國總理默克爾上星期表示,國家控制的投資機構可能利用獲取歐洲公司的股權來達到政治上的目標,而不是金融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逸洋:杜絕詐騙需賴NCC從電信監理下手
中國宏觀調控再出拳 成效待觀察 股市是指標
花旗全球金融投資 Q2獲利創新高
遏止詐欺犯再犯 警方金融機構聯防詐欺集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