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哈回合非農產品市場開放談判 歧見待整合

標籤:

【大紀元7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二十六日專電)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回合「非農產品市場進入(NAMA)」談判,昨天舉行主席版「談判模式」草案公布後第一次會議,所有會員國一致表達續談意願,但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歧見仍深,如何有效整合關係了杜哈回合前途。

經濟著重工業產品出口的台灣在會中表示,依草案所提關稅減讓係數,開發中會員國市場開放程度仍嫌不足;另外對於在入會時已做出許多承諾的新入會員國,應給予更大的彈性。    

談判主席、加拿大大使史蒂芬生在十七日提出的談判模式草案中建議,已開發國家的減讓係數為八到九,開發中國家為十九到二十三。

上述係數愈低意味愈大的減讓幅度,係數並代表關稅上限的百分比數值。已開發國家認為這二組係數的差距太大,開發中國家則多認為差距太小;後者紛紛強調杜哈回合是發展回合,模式草案卻太偏向市場開放,將重挫開發中國家的工業發展。

據與會人士引述,史蒂芬生說,從上午到傍晚,在聽取會員國對草案各抒己見後,他感覺自己好像駕著一輛滿載一百五十位難搞的乘客的巴士,每個人都對他喊著開往不同方向,他眼前卻又是一大堆閃黃燈和讓行標誌。

他說,很遺憾會員國仍是各自重複原有立場,如果大家對這些立場不讓步,將不會成就任何協議。他強調,目前的草案只是「他的」版本,而非經過協調的折衷版,歡迎會員國透過彼此間的談判再作修改,重點是談判的意願。

史蒂芬生表示,他規劃下一波的會談將比農業談判晚一到二週展開,主要是因為農業談判模式草案內容不如NAMA完整,尤其是農產品市場進入部分還有很大差距須要縮小,在這些問題有進展後,會員國應該會較容易在NAMA部分調整立場。

農業談判主席法孔納先前已表示,會談將在九月的頭兩個星期密集進行。

相關新聞
世貿組織四方談判失敗 杜哈回合再蒙陰影
世貿談判破裂 美貿易代表:不放棄杜哈
六月二十二日歐美財經要聞
美國貿易促進授權到期 經部盼再延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