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書摘

醫師 的軟弱與疑問

醫師也是人,也有他自己的家人及親朋好友。醫師有凡人的感情與理性,也有屬於凡人的身體、心理與靈性,脫下白袍,他與一般人無異——會生病、會死亡。

前三章是醫師面對自己所診治的病人臨終與死亡時之態度,本章就將焦點回到醫師本身,探討醫師在面對自己親友死亡時之態度,同時探討醫師本身的生死哲學觀。

醫師面對自己親友的死亡

病人是自己的至親時,醫師的感受與想法會與面對非親非故的病人有所不同嗎?曾有一位德術兼備的小兒科醫師,其七歲的寶貝女兒聰明、活潑、調皮,有一陣子常向母親訴苦肚子痛,母親告訴小兒科專家父親,請他替女兒檢查一下,醫師父親卻說:「她活蹦亂跳的,哪有什麼病?大概不想上學,藉口肚子痛吧!」

誰知小女孩肚子愈來愈大,等父親警覺不對勁時,已是肝癌末期。小女孩死後,醫師父親得了深度憂鬱,母親因怨怪父親的疏忽而始終冷戰,夫妻感情也出現危機。

身為一個醫師,不但病人或家屬依賴他的診治與協助,他自己的家人、親友也常以有一位醫師親友而感到光榮、驕傲,一旦有病,全指望這位醫師的醫治與幫助。醫師在醫院扮演著濟世救人的角色,回到家中及社交生活圈時,雖無白袍在身,也仍扮演著眾人所信賴、所依靠的救苦救難角色。

然而,醫師自己的需要呢?他能向誰去求助?當醫師自己出現困難、軟弱與疑問時,該向誰去傾訴呢?尤其在面對自己的家人親友生病及死亡時。以下歸納出一些醫師之感受與想法:

■視親友關係深淺與死亡過程長短而不同

醫師面對自己親友死亡的感受,可以分為關係深淺與死亡過程長短而不同。一般而言,關係深、病程短者哀傷感較強。有一位醫師描述:

◎因為都是一直昏迷,在家屬的立場來看並沒有呈現很多肉體上的痛苦,也比較沒有靈性或心理層次的問題。我做為家屬其實到他死亡那一刻,我也沒有好好想過怎麼去調適、接納這樣的事情。臨終的過程很長……

因為臨終過程長,大家心裡都準備了又準備,家人甚至已經力盡筋疲,病人一旦死亡,可能家人反而有「如釋重負的解脫感」。

■悲傷

「死別」是人間最大的失落,人對失落的反應就是悲傷。一般醫師不習慣流淚,更不習慣向人傾訴以疏導情緒,於是只好將悲傷往肚裡吞,靜靜地承受,聽聽醫師的表白:

◎我現在對母親的死還是感觸很深,我是一直覺得很悲傷,而且很痛苦。恐怕也就是這樣靜靜地,慢慢承受親人的死亡。

◎連續三個月內,祖父母去世,一直很難過,甚至在祖母突然去世時我都無法幫人開刀。

自己沉浸在悲傷中的醫師,仍得扮演著救苦救難助人的角色,是相當辛苦的。

■內疚

做為一位醫師卻無法救治自己親人時,最常見感受就是內疚。內疚帶給醫師很大的壓力,但也可能就此改變,變得更能體恤病人,對病人家屬更有同感(理)心,同時也會更珍惜現存的親人關係。

有一位腫瘤科醫師,親自為他最疼愛的妹妹診斷及治療血癌,當妹妹去世時,他看到躺在床上因化療而烏黑秀髮盡脫落的光頭時,心中一陣刺痛,浮現出一個不合理性的念頭:「天啊!我算什麼醫師!我怎麼把妹妹弄成這麼難看的光頭!」之後他對病人家屬的悲傷更能感同身受,常常一句話或一個拍肩的安慰,就能撫慰家屬的心了。

以下是兩位醫師的心境:

◎我父親去世得很突然,因為我跟他沒住在同一個地方,他跟我弟弟住,他被送到醫院,當我去看的時候已經在急救,不久就死了,是心肌梗塞。

剛開始當然比較不容易接受,因為我本身是心臟外科醫師,常常就是處理這樣的情形。所以會覺得內疚:為什麼以前都不知道他有這個病?我們家人都有胃病,所以有時候會把胃病和心臟不舒服混淆了,因為一般來講都以為是胃病,沒想到會是心臟疾病。心臟疾病一發生就非常快,太突然就無法適應,有罪惡感:為什麼我們都不知道父親有病?

◎經歷母親去世後,也面臨好像快要失去父親的感覺,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現在和我父親的關係比較好,也較能體會病人家屬的心情。

■矛盾

常使用醫療武器的醫師,願不願意將這些武器施行在自己親人身上呢?醫師的心理其實是很矛盾的。在對待病人時,常聽從其家屬的意見,當自己成為病人的家屬,而且還是病人的醫療決策者時呢?要怎樣與主治親人的醫師同仁溝通?

各種侵入性醫療措施,在做與不做之間,常須等到其後果才知道是否做對了決定,誰也無法未卜先知!因此若親人飽受醫療的摧殘折磨,最後仍無法救命治病時,死亡反成為一種解脫了。

但是人死了,就消失了!雖然躺在醫療武器中備嘗艱苦,至少還是活著的,可以看到他、摸到他,因此又情願他受些苦但至少能活著。這種矛盾,醫師親自體驗過了,將可能更人性化地對待其他病人。醫師的矛盾如:

◎我媽媽就是在我們醫院去世的,到最後我也會覺得走了會比較好一點,因為她臨終就是在加護病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也還在洗腎,看起來好痛苦!

◎我母親原先是一個很光鮮亮麗的人,自從她來開刀以後漂亮的外表變了形,從她心臟的問題一直到骨髓,變成開完刀就是半身不遂。我覺得生命至少可以維持,雖然生活品質不好,但至少我們都還看得到她呀!如果帶回去不治療可能就死了,永遠也看不到了,心裡好矛盾!

 

摘自《醫師與生死》 寶瓶文化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