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央社總編輯:記者須在職訓練 避免侵犯人權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陳荻雅台北二十九日電)第三屆「好『媒』人:兒少新聞媒體識讀工作坊」今天在中央通訊社進行座談,中央社總編輯賴秀如表示,台灣媒體應儘量給予記者在職訓練,否則「新聞業和警察、檢察官都是很容易侵犯人權的行業」。

座談會中針對「傳播學界與媒體業界的落差」提出反思,她指出,監督媒體處理兒童、少年、性別及弱勢團體相關新聞的手法,「是在不進步的社會中,討論相當進步的議題」。

賴秀如建議,年輕人多與小眾及社運團體交流,對於新聞被不當處理時,應直接向媒體反映不滿;她也指出,台灣應盡量推動公共媒體,並給予記者在職訓練,否則「新聞業和警察、檢察官都是很容易侵犯人權的行業」。

座談會主持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理事長紀惠容表示,現在媒體競爭激烈,沒有故事賣點的公益團體所獲版面越來越少,反倒由蘋果日報帶起的偷窺文化越趨流行,公益團體只能建議個案當事人「不要把媒體當成朋友」。

近年來自殺率攀升,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張德聰從心理學的角度,建議媒體處理自殺新聞時應遵守「六要、六不」,包括不要簡化自殺原因、不要讓自殺新聞登上頭版等。

他指出,媒體過度報導自殺新聞容易引起模仿效應,例如香港藝人張國榮於2003年墜樓自殺身亡後,媒體廣泛報導,當月自殺案件就顯著增加。   婦女新知基金會媒體與教育推廣主任王正彤說,新聞報導應注重「性別呈現」,以基本人權為考量;她表示,外籍配偶、同性戀者及影劇人物的裸露演出,都時常被「刻板」或「物化」處理。

座談會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主治醫師陳冠宇表示,應多舉辦類似「兒少新聞媒體識讀」的工作坊,讓各行各業共同討論媒體的表現;他說,新聞報導常只呈現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過度簡化社會議題或原因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