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從“差額選舉”談起

胡平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訊】中共搞的所謂差額選舉,由於它根本不是開放的自由競選,因而到頭來無非是一種清除異己的手段而已,和真正的民主無關。

有消息說,中共十七大將採用差額選舉的方式選舉政治局委員。於是有人評論道這是擴大黨內民主的重大進步,還有不少人聯繫到二十年前的十三大,就是用差額選舉的辦法選下了左王鄧力群,並預言未來的十七大也會把那些保守派選下去。對於這類樂觀的論調,我不敢苟同。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差額選舉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多餘的,累贅的,可笑的。難道還有等額選舉嗎?等額選舉還能叫選舉嗎?選舉而又等額,這在字面上就是自相矛盾的。沒有差額、也就是沒有多餘,怎麼還談得上選擇、怎麼還談得上選舉呢?

不錯,在實行等額選舉時,選民一般總會被告知:除了正式候選人之外,每個選民也可以填上自己喜歡的其他人。這看來該是比較民主了吧,然而問題是,如果選民在投票前不能就候選人問題展開較為充分的自由討論.彼此交換意見.到頭來,我選張三,你選李四,他選王五,結果這些非正式候選人因為得票分散而都不能當選。由於一般人都很容易估計得到這種結局,所以他們通常並不在選票上填寫其他人的名字,除非某人本來就是廣為人知,以致選民相信會有很多人不約而同地給他/她投一票(如八七年北大學生選出李淑嫻)。否則,他們寧肯採取敷衍的態度應付選舉——其結果便是,正式名單上的人選往往能獲得勝利。

民主離不開選舉,但有選舉卻未必就有民主。我們知道,古希臘的斯巴達是一個專制社會。但我們還要知道。斯巴達一向是實行選舉的(這和古代中國大不相同)。在那裏,享有最高權力的長老會,除開兩個世襲的王以外。其餘二十八個成員均由公民大會選舉產生。為什麼斯巴達的選舉制並不能使它成為民主呢!原因在於:在每一次選舉中,候選人的名單均由原來長老會單方面提出,公民大會只有表決權而已(這和目前中共的選舉很相像)。另外,在斯巴達,沒有自由討論,沒有派別林立的俱樂部(政黨的雛型)。因此在公民大會上,選民只是表決機器而已。像斯巴達這樣,名義上允許人民享有公共權力,但由於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比選舉箱更大的活動空間,沒有提供機會讓人們能夠聽到和交換各種不同的聲音,所以窒息了這種公共權力。

由此可見,要使選舉真正具有民主的意義,人們必須要擁有比選舉箱更大的活動空間。具體說來就是:

1、提名權決不能被上面壟斷,候選人不能由上面單方面提出,下面也應有權提出自己認為合適的人選;尤其要鼓勵毛遂自薦。

2、必須要有充分的自由討論和辯論,要允許候選人自由競爭。簡言之,只有採取開放的自由競選的方式,選舉才能名副其實。

也許有人會說,在二十年前的十三大上差額選舉中央委員,結果是民意極差的”左王”鄧力群落選中央委員。可見中共這套差額選舉固然談不上真正的民主,多少還是有積極作用的吧。未必,在1987年的十三大上,由於採取了差額選舉的方式,一方面選下了鄧力群這號左王,另一方面不是把朱厚澤這種聲望很高的自由派代表人物也選下去了嗎?實際上,中共搞的所謂差額選舉,由於它根本不是開放的自由競選,因而到頭來無非是一種清除異己的手段而已,和真正的民主無關。

《人與人權》9月-2007年(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胡平:為什麼很多右派會低頭認罪?
胡平:「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提倡寫作自由 進行政治思考
《關於中國的一百個常識》新書發佈討論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