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研究:南太平洋島民來自台灣及東亞

【大紀元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簡安妮綜合報導)台灣的原住民究竟源自「島外」或者他們本身就是南島語族之「原鄉」,一直是人類學界的難解之謎。最近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研究,對太平洋41個族群共計1000人的DNA進行分析後,發現在太平洋中部玻里尼西亞人(Polynesians)與北部的密克羅尼西亞人(Micronesians)與台灣的原住民和及東亞住民有著密切關係,時間至少可追溯到三千五百年前;反而與太平洋西部巴布亞紐幾內亞、俾斯麥群島與索羅門群島上的美拉尼西亞人(Melanesians)幾乎沒有親緣關係。

龐雜南島語系羅織看不見的國度

十六世紀的西方探險家為了尋找香料,初踏太平洋群島,他們無意中發現廣大的太平洋島嶼,族群間語言並不互通,但對鯊魚、烏賊、蝦子等海洋生物等稱呼卻相同,種種跡象,引發探險家對其起源的好奇。



南島語系羅織看不見的國度(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這個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東抵南美西岸復活島;北起台灣,南至紐西蘭的原住民,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語言學家把它稱為「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Malay-Polynesian),包括數百種語言,總人口數約二億,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台灣居最北。



櫻花之歌 (圖片來源:攝影者吳淵源/台灣交通部觀光局)

台灣原住民族共有十九個部族,略分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平埔族大多失去原有的語言和習俗,原住民族目前仍盡力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



蘭嶼達悟族婦女傳統獨特甩髮舞,以表示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祈福與崇敬(圖片來源:攝影者邱瑞金/台灣交通部觀光局)

台灣包容了十分岐異的原住民語言,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語言學家會支持台灣為南島語族「原鄉」的原因。早在1985年,語言學者白樂思提出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的說法。



阿里山原住民戰祭(圖片來源:攝影者張力聰/台灣交通部觀光局)

考古學者:南島文化自五千年前由台灣向外遷徙擴散

1991年著名澳洲考古學家貝爾.伍德(Peter Bellwood)更推測南島語族在五千年前,就能憑著優秀的航海技術,從台灣分七個階段向東、南及西等方向擴散,並發展出豐富多樣的南島文化。

第一階段:西元前4000年,從亞洲東南部遷到台灣。

第二階段:西元前3000年,從台灣開始擴散到菲律賓北半部。

第三階段:西元前2500年,婆羅洲、蘇拉威西、爪哇、帝汶。

第四階段:西元前1200年,馬利安群島、蘇門答臘、新幾內亞、斐濟、東加。

第五階段:西元前200年,到密克羅尼西亞東區、玻利尼西亞中區。

第六階段:西元300–400年,到夏威夷、復活島。

第七階段:西元700–800年,到馬達加斯加、紐西蘭。

雖有學者推測南島居民源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但在大陸從未找到任何南島語族的蹤跡。

基因印證考古、語言學者的推測

另一研究,科學家檢視了超過800種基因標記,有助於區別人種的來源,包括女性的粒線體DNA,以及由男性的Y染色體,比過去同類的基因研究規模更大。

研究成果發表在線上期刊《科學遺傳學公共圖書館》(網址為www.plosgenetics.org),

研究團隊領導人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生物人類學榮譽教授弗雷德朗德(Jonathan S. Friedlaender)認為,玻里尼西亞人在遷移過程中,只和美拉尼西亞原住民出現有限度混血的情況。

生物學證據顯示,這些島民從東南亞和台灣移到玻里尼西亞的人口移動。同時越來越多的考古和語言的佐證,玻里尼西亞人與密克羅尼西亞人在遷徙過程中,在文化與基因上,與印尼與美拉尼西亞沒有明顯的交流。這是部分學者所謂的「快車」假說。

另一種「慢船」假說,分析一些男性Y染色體研究則認為,玻里尼西亞人有可能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但也有人類學家認為永遠不可能解開這個謎題,因此提出了「層疊混合」假說。至於美拉尼西亞人,則可能是在3萬5000年前抵達現在他們所居住的這些島嶼,比原住民抵達澳洲時還晚。

文化關係

許多南太平洋式的古文化特質,如小米祭、嚼檳榔、樹皮布、紋身、口簧琴、年齡階級、洪水傳說等文化特質,普遍存在於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台灣原住民族與太平洋群島民的關係由來已久。

原住民族生性樂觀,天生有付好嗓子。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的使用的宣導片主題曲《Return to Innocent》便是由台灣阿美族的《飲酒歌》改編,其中原住民老歌手與宇宙共通的天籟之音驚動全世界。



http://www.youmaker.co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