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記者在夾縫中求生存

人氣 2

【大紀元11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斯洋2008年11月10日華盛頓報導)中國新聞管制、互聯網監管日漸加強,然而在這一片禁忌中卻出現了一批「公民記者」,他們試圖打破「鐵桶一般的信息封鎖」。他們相信「一秒鐘一個人都是傳播,只要信息能跑在政府禁令之前,就是成功」。他們游離於體制之外,但是從不認為自己是「持不同政見者」,他們稱自己的報導為「草根報導」。

中國「公民記者」代表、中國知名博客寫手北風說,雖然中國政府對傳統媒體實行新聞管制,對互聯網進行監控,但是藉助網絡技術發展的「公民報導」卻可以在夾縫中求得一線生機。北風2008年11月9號在台北舉行的「2008年獨立媒體與在地實踐國際研討會」上作了題為「夾縫中生存的中國公民報導」的報告,探討了公民報導在中國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補充信息來源

北風說,由於政府的管制和監控,在一些突發事件的報導中,傳統媒體「集體缺位」。在這樣的情況下,近兩年來,中國催生了一批藉助網絡、手機等方式,利用突發事件和政府禁令的時間差,有意識、主動向外界發佈信息的「公民記者」。他們的報導因此成為一種很有效的、補充信息來源。

北風說:「因為國內畢竟存在信息屏蔽和單邊信息不對稱提供的問題,中國大陸民眾在知情權方面無法得到保障。具體來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官方媒體基於社會穩定或是自身形象的考慮,他們不願意報導或是根本不報導的東西,這就是公民報導可以著力來做的事情。」

自認不是持不同政見者

北風本人因為報導2007年夏天福建廈門市民抗議要求停建有毒化工廠事件而成為「公民記者」中令人囑目的一員。與前不久獲得歐洲議會「薩哈羅夫」獎,目前還處於關押中的胡佳一樣,北風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不認為自己是「持不同政見者」。

北風說:「因為在我看來,言論自由,以及獲取獲得信息的資訊的自由是天賦的權利。我會為這個事情多做一些努力。未必我客觀報導一件事情,就是跟政府唱反調。我想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我想一個真正穩定和和諧的社會,它更應該建立在大家都知情的基礎上,並且我認為著重和諧才是一種真正的和諧,而不是在一種信息受管制,被矇蔽的假象。」

冒重大風險

北風說,「公民記者」的說法2006年首次出現在中國官方媒體中,當時一名叫「老虎廟」的網友以個人的方式騎自行車去西北,然後把自己在沿途所看到的情況報導出來。2007年3月,由周曙光通過網絡發佈的重慶最牛釘子戶維權事件則是公民報導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北風說,由於「公民記者」的參與,2007年以來,中國發生的每一件重大事件,特別是公眾應該知曉情況幾乎都沒有被徹底屏蔽,基本上都被報導了出來。

雖然他們及時披露了信息,但是卻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騷擾,有的甚至要為此冒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風險。北風說,「公民記者」不像傳統媒體記者那樣,有一定身份上的保護。公民報導中有獲取信息不平衡的情況。另外,由於他們報導的結果不見得是政府樂見的事情,也會受到來自政府的種種壓力,甚至是被關押的風險。

他說:「國內還是存在有些人會因為言論獲罪,有些人因為非法出版的問題被追究刑事責任。」

北風說,採訪重慶釘子戶維權事件的周曙光受到一定程度的騷擾,現在以開茶館為生。記者無國界在2008年度新聞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至少有51人因為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而被關押。另據報導,湖北天門市「公民記者」魏文華因為用手機拍攝天門市部份村民與城管的衝突,被幾十名城管毆打致死。

公民報導有生存空間

儘管面臨種種困境,北風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中國保留與國際互聯網的互通,只要中國實行嚴格的先審後發的新聞管制,只要中國不禁止使用電子郵件,中國的公民報導就有生存的空間。

他說,他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主動、或是無意識地在從事著「記錄歷史」的事情。他說,因為工作的關係,他注意到每一次突發事件發生時,他總可以找到為數不少的網友在自己的博客中記錄事件,有時是一小段文字,有時是三兩張照片。

*可能打破新聞封鎖*

北風認為,打破新聞封鎖,擴大言論空間還是有可能,理由有三個:第一是公民意識的覺醒。他說,廈門事件後,上海、廣州等市的市民紛紛以「街頭政治」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訴求。 第二,監管手段趕不上網絡技術的發展。第三,是中國互聯網民的快速增長。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佈,截至2008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為2.53億,居世界第一位。擁有個人博客空間用戶達到1.07億。北風認為,即使只是較少比例的人願意記錄身邊發生的事情,但在絕對數方面仍然很可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歐盟財長:二十國集團同意世界金融須改革
襲胸2秒 坐牢還得賠20萬
G20財長矢言採一切必要措施 恢復市場穩定
易曼紐促當局迅快行動  拯救美汽車產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