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憂傷讓人多花冤枉錢?

人氣 2

【大紀元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編譯報導)「憂者不吝」(Misery is not miserly)現象或許對心理學家、廣告商、消費者們都一樣不是很陌生的概念,而且過去也曾有研究證實這個現象。據美聯社報導,上週公佈的一項類似研究結果,證實憂傷的情緒會讓人感覺到自己以及所擁有的財物沒有價值,進而刺激人願意出高價購物。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及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補助,委託哈佛(Havard)、卡內基美隆(Carnegie Mellon)、史丹福(Standford)、匹茲堡(Pittsburgh)四個大學聯手進行,研究進行的方法是挑選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實驗,先讓一組參與者觀賞憂傷情境的錄像,另一組則觀賞中性情境的錄像,然後再請他們寫出關於錄像內容對他們自身的影響,研究人員則計算文章中提到「我」、「我的」、「我自已」的次數,衡量各組研究對象的反應。

研究團隊共挑選了33位年輕的成人進行測試,每一位都獲得10美元可以購買某運動飲料類的瓶裝水,結果發現憂傷的團體願意支付的價格平均為2.11美元,而另一團體則只願支付的平均價格為0.56美元,約為情緒憂傷團體的四分之一。

據報告分析,憂傷者的情緒引發更高的「自我聚焦」(Self-Focus)後,進而造成無度花費的傾向。因為悲傷情緒能夠引起一連串激發奢侈傾向的衝動,也由於憂傷會使人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並讓人感到自己以及所擁有的財物沒有價值,才會在購物時願意出更高的價格。

參與研究的哈佛大學教授萊爾娜(Jennifer Lerner)在接受美聯社訪問時指出,這種無意識下發生的行為並不同於購物療法(Retail Therapy)的概念,即並不是像人在受到壓力後會瘋狂購物以自我取悅的心理狀態一樣,而是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發生的。

休士頓的臨床心理師查里渥斯(Edward Charlesworth)表示「憂者不吝」的現象是源於鼓勵人消費以獲得慰藉的文化。他常親眼目睹他的病人超支消費以調適困境,他指出並不一定僅限於瘋狂購物,有時候只是在買某些東西時花費比平常更多的金錢,但這些人往往在事後會陷入自責,反而使情緒更為低落。(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郵輪到高雄 團員4小時花200萬
機械寵物 證實能慰人心
孔強:江澤民外甥給上海公檢法每人2萬現金慶祝雪災
中市環保局開辦居家舒適度資訊系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