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創意讓廢棄物轉換成充滿啟發的作品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四日專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策劃、目前正在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藝廊展出的台灣藝術家聯展的作品運用的媒材非常多元,陳龍斌與楊金池用廢棄物創作的作品更充滿了啟發性。

以「毀書造藝」在國際藝壇享有聲名的陳龍斌用舊書和雜誌作為雕塑素材,創作出莊嚴的佛祖的頭像和裝置藝術在世界各地的展出,受到國際藝壇的重視。這次的展出是用電話簿雕刻的佛祖的頭像和牆上的浮雕。

陳龍斌選擇書本作為雕塑素材﹐因為「書籍本身具有豐富的文化意涵」。他表示,在電子資訊蓬勃發展而且書籍的出版多半以商業掛帥的現代社會﹐書籍已經失去本身純粹的知識性及神聖性。

「毀書」其實是藝術家對於科技衝擊下的文字和知識的所做的反思,「造藝」則是讓週期過後、價值遞減,甚至被當作垃圾處理的舊書和雜誌能被廢物利用,以藝術的形式重生。

在經文處藝廊整面牆上的佛像浮雕襯托著的佛祖頭像,觀看陳龍斌的作品讓人很自然的心生虔敬。

在經文處一樓大廳的玻璃櫃裡是不同的廢棄物轉換成的藝術創造。楊金池在紐約市拾荒收集的可樂鋁罐,經由他的巧思剪裁被裝置成刀鋒叢林,還有造型充滿趣味的「未來世界的太空居」。

楊金池表示,他檢拾收集了三萬五千個鋁罐。這項廢棄物再生的作品系列包括大型的室外裝置及室內的小型裝置作品。他希望藉由這個系列傳達的信息是珍惜地球上的資源。

台灣藝術家聯展的展期到三月十二日。


楊金池在紐約收集的鋁罐,經巧思剪裁被裝置成刀鋒叢林。// 中央社


陳龍斌用電話簿作為雕塑素材,創作出莊嚴的佛祖的頭像等浮雕。//中央社

相關新聞
綠色設計:污水的困惑
除舊佈新 留意垃圾清運時間
寶特瓶變毛毯 廢棄物變燃料
北市新年初一到初三 停收垃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