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回教HALAL認證 開啟農牧食品加工業新藍海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三十日電)日前台灣誕生第一家經過回教「HALAL」認證的國產牛肉,不但讓全台灣15萬回教徒從此有符合教義的牛肉可食,更重要的是,雖然台灣業者對通行國際的「HALAL」認證感到陌生,但面對全球15億的回教徒一年食品消費高達5000多億美元市場,擁有絕佳食品加工技術的台灣廠商沒有理由漠視。

所謂「HALAL」是阿拉伯文「合法」的意思,亦即符合伊斯蘭教法,若是指食物,就是「可食用」的食物,表示從貨源到終端產品都符合回教教義的嚴謹過程。

台北大清真寺董事長馬超彥表示,「HALAL」意義並不侷限於食物,它涵蓋言語、行為、衣著甚至思想,在伊斯蘭教都有規範,因此伊斯蘭教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

「HALAL」清真認證是一套確認食物或產品從貨源、製程、分切、包裝確實符合伊斯蘭教法的嚴謹過程。「HALAL」從飼養小牛開始就要確定健康,由獸醫師駐診,甚至連飼料都不可以有酒粕。

「HALAL」還要求人道屠宰與衛生,嚴禁以灌水等方式虐待、傷害動物;屠宰前,牛隻需接受防檢局獸醫師及穆斯林屠宰師執行衛生檢查;屠宰時,須以人道方式減少動物痛苦,念誦讚詞後,使用專用刀具與器材宰殺與分切,確保肉品不受污染,符合健康衛生需求;屠宰後,牛血必須完全放盡,以確保肉品衛生。

台灣有了第一家「HALAL」認證的牛肉,對台灣15萬回教徒和眾多印尼勞工來說可以放心,只是還需要更多的畜牧肉品廠商加入這個認證的行列。

行政院農委會畜牧處技正王忠恕表示,農委會輔導廠商達到「HALAL」認證的各項標準,最主要用意並非只為服務國內回教徒,而是要讓更多台灣肉品廠商、屠宰場、食品加工業、服務業等認識這個對台灣來說陌生,但在國際上非常風行的「HALAL」認證。

他解釋,產品包裝上有了這個認證就等於拿到在回教世界的通行證一樣,產品可以源源不絕的輸往回教世界,尤其部份回教國家擁有石油,財富累積非常快速,他們不擔心價格,只擔心產品品質不夠格,台灣雖然暫列為口蹄疫區,生鮮家畜產品無法外銷,但熟化食品及家禽卻可以外銷,擁有絕佳技術的加工業不應該自外於這塊藍海。

他強調,全球15億至18億的回教徒,一年光是食品消費就高達5000億至7000億美元之多,每年杜拜食品展成交值50餘億美元,就連佛教國家泰國都是由政府帶著廠商在「HALAL」認證領域往前衝,台灣廠商真該睜大眼睛快快取得認證,才能分食這塊大餅。

台北大清真寺董事長馬超彥也說,估計回教世界2010年食品消費產值可能上兆美元;全球所有食品中僅11%是回教徒不碰的,其餘都和大家一樣,而且「HALAL」要求清潔、衛生、健康,這是普世的價值,不論信什麼宗教都應該如此。

馬超彥指出,推動「HALAL」認證最力的是東南亞國家,泰國政府帶頭衝;新加坡由半官方機構「MUIS」代為推動輔導、認證;馬來西亞則由「JAKIM」伊斯蘭發展局推動;在台灣則由中國回教協會建立平台,提供各種資訊、輔導、拉近「 HALAL」與廠商間的距離。

至今在台灣已有70家廠商取得「HALAL」認證,其中有40家製造健康食品,希望明年取得「HALAL」認證的台灣廠商能破百。除了肉品加工業外,水果乾、沖泡飲品、調味料等多到數不清的商機等著台灣廠商。

當然,更需要政府從旁大力推動,共同獲取台灣的利益。回教協會明年已決定配合外貿協會舉辦首屆國際「HALAL」食品展,並與農委會、經貿單位合作,利用台灣食品加工技術取得「HALAL」食品產業的領導地位。

交通部觀光局也注意到這個商機,觀光局國際組科長鄭英惠表示,觀光局之前曾邀中東國家的記者和觀光產業界來台參訪,在參訪行程中深深了解他們對食物潔淨程度的要求,著實費了不少心血,不過最後還是讓客人滿意的回去。

鄭英惠指出,在業者參訪行程中的某一晚,他們私下出去逛台北市,結果逛到迷路,向路上的台灣人問路,結果可愛的路人親自帶他們走回飯店門口,讓中東客人感動得不得了,深深感受台灣對回教徒是「友善的」,並沒有將「恐佈分子」與「回教徒」畫上等號。

她說,近年來馬來西亞來台灣觀光的旅客增加,相對的「HALAL」認證的食品或用品變得非常重要,雖然包括國賓、芙蓉貝悅、雅都麗緻、福華、長榮桂冠等大飯店都有意配合「 HALAL」認證,但最終在原物料的供應鏈上沒有產業界強力的後援,的確令人遺憾。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台灣在「HALAL」認證上是有足夠的進步空間,若是觀光飯店、餐飲業等願意投資在「HALAL」認證上,是可以享有投資抵減。此外,經濟部國貿局也打算結合相關單位在杜拜旅展內設立「台灣館」,讓台灣廠商有更多機會認識「HALAL」認證的內涵,進而在這個藍海內賺取可觀的利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