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非:香港死,大不易

舒非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0日訊】(BBC香港觀察記者舒非報導)每年清明,香港人跟其它地方的中國人一樣,會在這一天拜祭先人。而電視新聞也總在這一天,報導人們前往掃墓的情況。螢幕所見,到公眾墓園去的路上,人真是多極了,人頭湧動,擠得滿滿的。政府不得不要派大批警員維持秩序,又要作分流。電視裡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說:為了避免擁擠,要在半夜裡摸黑出發,趕在天還未亮到達墳場。

香港的墓地,跟香港人的房子一樣,最大的問題就是”擠”。墳墓排得密麻麻的,一個緊挨另一個,每個連一米的寬度也沒有,之間的空間放不下一隻腳印。

外地的朋友搖頭歎說:太擠了!且慢,這已是香港去逝者埋骨所在地之中的”超級豪宅”了,因至少它們是獨立的。香港絕大多數的逝者,都只能長眠在層層迭迭,像中藥店抽屜一樣排滿了一整片牆的骨灰龕中。那真是一大奇景--每個骨灰龕的空間大概就只三十公分立方,一個個這樣的盒子一路排列到屋頂。

***寸土寸金

可是,你也不要以為香港人太刻薄死人,在私人設立的骨灰墓園中買下一個這樣的”細小單位”,最少也得花上港幣三四萬元,倘若位置較好(即方向好,有景觀,不需走太多梯級,不太高或太低),價錢還要貴上好多,每個要十多萬以至數十萬港幣。有一親戚,多年前為年邁父母買了一對相連的”單位”,原來花了十二萬,如今有人出價六十萬要買。雖然親戚家兩位老人越活越有勁,一點也沒入住小盒子的意思,孝順兒子還是不肯賣,假如賣掉的話,將來很難讓兩老相依相偎了。你可能會問:港人都那麼有錢嗎?當然不是。有的人就把家人骨灰放到一些由住宅單位改建的”佛堂”或”道壇”中去供奉,這種”單位”可租可買,不過這有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地方都不是永久性的,有的佛堂或道壇經營不善(有的根本就是騙子),主持人欠債後溜之大吉,無人認領的骨灰就會被當作垃圾清除。到了清明節,孝子賢孫想來拜祭,方發覺佛堂早已面目全非,先人骨灰,早已不知去向。政府也為逝者提供”公屋”–較便宜的公營骨灰龕,但供應遠遠跟不上需求。清明節前幾天,報上說目前全香港公家靈灰位只有75個供應,但輪候的名單卻過萬!其實不是政府不想為市民解決這個難題,而是政府以至私人,想要增設新的骨灰安置所,皆得面對重重的難關。

最為”艱鉅”的當然是選址。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而找土地來建骨灰龕更要難上一千倍。沒有中國人想骨灰龕建在自己家附近,無論選址選在何處,附近的居民一定大力反對,除了集體抗議,又會促使當地的區議員,甚至聯合政黨施壓。可悲的是香港政府並非民選政府,沒有民意的認受性,面對這種情況,簡直寸步難行。

外地朋友出主意說選個深山野嶺不就行了嗎?但香港地方太小,真是沒有荒山野嶺,此外因為靈位數量龐大,掃墓者人數驚人,要為他們解決交通問題,也不能選太過偏僻難以到達的地方。就是有私人想建骨灰墓園(這門生意利潤極高,想做的大有人在),通常也因為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而卻步。

人總會死。為了解決這個”死者無所居”的問題,政府曾經鼓吹人們採用”海葬”(骨灰撒到大海)或”山葬”(骨灰撒於山野)。本來都是很好的意念,但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死無葬身之地”一直被視為是終極悲慘之事,特別以老人家為然,子孫縱有此意,也難以太拂逆長輩之意,因而在可見將來,”海葬”或”山葬”仍難成氣候。

外地朋友又問:那骨灰位輪候冊上的一萬多位先人”棲身”何處?答案是:大部份都暫時存放在港九各個殯儀館中,難以入土為安。所以說啊,”香港死,大不易”!(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香港支聯會清明節促中國平反六四
香港支聯會清明悼念六四死者
支聯會呼籲聲援中國維權抗暴運動
港股四連升 漲314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