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藥LSD之父哈夫曼辭世 享壽102歲

人氣 22
標籤: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日內瓦三十日法新電)瑞士政府今天說,發明迷幻藥LSD的瑞士科學家哈夫曼已去世,享壽一百零二歲;LSD曾經是嘻皮運動的象徵,目前已遭禁。

哈夫曼一九零六年出生於瑞士北部的巴登,一九二九年至七一年任職於山德士藥廠。

哈夫曼研究藥用植物時無意間「發現」LSD;當時他試圖合成這些植物的有效成分,希望能發現針對呼吸與循環系統的刺激物。

一九三八年他針對穀物遭真菌侵入的「麥角病」進行研究,分離出「麥角二乙胺」(LSD)。

五年後,他在實驗室工作時,溢出一些合成LSD到他的手上。

藥效立即產生,他感覺到暈眩,隨後他騎上腳踏車返家,經歷首次「迷幻之旅」。

哈夫曼後來說,當時一陣愉悅的感覺向他襲來,回憶起孩提時代的刺激感,他也開始出現幻覺,覺得自己可以飛起來。

山德士藥廠發現LSD可能具有療效,一九四七年開始發行上市,用來治療那些處於無反應狀態、且其他藥物都無效的精神病患身上。

哈夫曼後來撰書,稱LSD是他製造的「問題兒童」,並稱他從未想過這種藥物會因為追求刺激的年輕人而暢銷。

一九六零年代,作家、藝術家與音樂家廣泛使用LSD,特別在美國,因此也發展出「迷幻藝術」。

披頭四等樂團相當愛好使用LSD,雖然團員保羅麥卡尼否認一九六七年發行的歌曲「Lucy in the Skywith Diamond」就是指迷幻藥,但是從一九六六年「Revolver」以後的專輯中都充滿著這種藥物帶來的迷幻影響。

美國政府於一九六六年下令查禁這種藥物,繼而在全球也被列為非法藥物,即使用於醫療也禁止。

就跟所有迷幻藥物一樣,LSD如果服用劑量過高,會引發永久傷害。只要服用萬分之一公克,就會產生幻覺。

然而近年來某些科學家發現,研究LSD在大腦中的效果,有助於找出治療人格分裂的方法。

儘管發明這樣藥物讓哈夫曼背負若干惡名,但他對於自己的發現保持低調,並警告不應將LSD用於享樂。

前年他過百歲生日時接受「消息報」訪問說:「我只是個普通的瑞士人,喜歡生活中的簡單東西。」

相關新聞
13歲盲人少年在棒球比賽中唱國歌 震撼全場
科學家開發智能隱形眼鏡超薄電池 淚水可充電
創多個里程碑 馬斯克星艦海上成功軟著陸
全職媽媽善用舊物 將老宅改成質樸之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