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書全球經貿簡報 老手執筆掌握經貿脈動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四日電)縱橫全球貿易界30餘年的老手劉國棟,日前專心整理畢生的國貿知識和經驗,出版一本「全球經貿簡報」新書,書中濃縮了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的知識,傳承給年輕的世代,期望有助於縮短新世代的學習曲線,善盡一份社會責任。

歐盟研究協會 (EUSA)常務理事劉國棟從七十年代投身電子業起家,在32年的「貿易尖兵」生涯中,曾派駐歐、美十年,並遍訪全球65個國家,於2006年初提前退休,專心整理畢生的國貿知識和經驗,出版這本「全球經貿簡報」新書。

全書共分成十章,從二次戰後到蘇聯解體,到世界經濟三足鼎立,再談到中國GDP躋身世界第四和美國的「雙生赤字」,以及貿易四大面向、陸地和海洋資源、全球各大經濟體之間的互補和平衡,最後提及台灣經貿的新藍圖等。

劉國棟表示,台灣在全球貿易中是最活躍的,主要是以出口為導向,2007年台灣GDP高達3833億美元,國民平均所得16537美元,貿易量排名全球第24,世界貿易佔有率0.7%,台灣GDP中多達64%是由貿易所貢獻。

他指出,放眼全球經貿界,台灣的優勢在於通膨控制得宜,對外貿易的經常帳維持順差,而且出口力道非常強勁,對新台幣的幣值也控制在很好的價位,失業率也不高。

但值得補強之處在於,服務業的貿易要加強,而且更要強化投資研發,貿易伙伴不能太集中在中國,必須平均分布。

劉國棟說,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台灣出口值2467億美元中,出口到歐盟為287億美元,佔11.6%,進口值2193億美元中由歐盟進口達230億美元,佔10.8% ,相對於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顯得少得多。

他認為,歐盟有許多新伙伴,這些新伙伴除了高級的太空科技之外,剩下的就是基礎天然資源,但中間的輕重工業始終未建立起來,這也是台灣的利基所在,台灣今後應該要強化和歐盟各國的合作,除了著眼於在歐盟境內免稅等優惠等,最重要的是學習西歐強國的先進技術,對東歐各國則要推動輕工業的整廠輸出,以及後續的零組件供應、服務和技術等。

此外,雙方的合作還應該包括高科技、節能環保技術,產品設計的商品化,以及服務貿易的推動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