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對抗通膨 亞洲央行改變貨幣政策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二十八日法新電)美國智庫今天指出,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經濟體改變策略,不再維持本國貨幣兌美元弱勢,顯示亞洲地區面臨挑戰。

據報,印尼、菲律賓、台灣以及南韓央行昨天紛紛開始拋售美元,帶動本國貨幣升值,以因應油價高漲引發通貨膨脹的隱憂。

美國民間情報諮詢機構–戰略預測公司今天向企業客戶表示:「亞洲央行二十七日的貨幣升值行動顯示政策改變。」

這家智庫指出,此舉引發外界對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恐懼。在該次金融危機期間,亞洲貨幣幣值一瀉千里,區域經濟陷入動盪不安。

戰略預測公司說:「儘管二十七日的動作不見得是另一個危機開端的徵兆,但確實顯示至少少數東亞國家已瀕臨這個開端。」

這家公司指出,「它們再也無法跟上高漲的商品價格。」

戰略預測公司警告說,儘管印尼、菲律賓、台灣和南韓在東亞屬於中小規模經濟體,「但這些國家的央行決策影響具有重要性,尤其是預示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

專家指出,藉由放手讓本國貨幣升值的作法,亞洲經濟體試圖壓低進口物價,以及平抑原油等商品價格大漲引發的通膨衝擊。

亞洲國家向來維持本國貨幣弱勢,以期保持產品能以較低的價格搶攻海外市場,協助支撐出口導向的經濟成長。

不過,戰略預測公司指出,在美元強勢以及原油、建材、糧食、礦產等原物料價格在低檔時,這種作法的成效最顯著。

但今非昔比,如今國際油價一飛沖天,大漲至約每桶一百三十美元的高價,穀物價格也達歷史新高,並且原物料需求殷切,導致亞洲製造業普遍叫苦連天。

戰略預測公司表示,在中國,原物料和能源成本高漲進一步侵蝕業已縮水的企業毛利。此外,糧食價格飛漲可能迅速在中國激起社會騷亂。

中國已允許人民幣兌美元逐步升值,但戰略預測公司指出,如果中國突然讓人民幣急升,恐引發仰賴出口的工廠倒閉,進而導致失業率攀升。

相關新聞
亞洲物價上漲率 今年預估5.7%
不該追求經濟成長 忽略通膨
五月二十六日歐美財經要聞
物價高  英中產階級上網撿便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