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宋代百戲》(六)

「相聲」之「文字遊戲」﹙下﹚

﹙續前﹚

相聲繼承了「喬合生」“指物題詠”,“應命輒成”,“滑稽而含玩諷”的傳統,更有創新和發展。如傳統相聲《兄妹聯句》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史載蘇東坡是個大長臉,還有一口連鬢的大鬍子,蘇小妹則眼窩深陷,前額骨突出。這天,兄妹倆人聯句作詩︰

「蘇東坡先開玩笑的說︰『幾次拭淚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蘇小妹一聽,知道哥哥用誇張的手法消遣自己眼窩深,便回說哥哥自己的大鬍子︰『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聽鬚內有聲傳。』……蘇東坡看妹妹反應快,又說了小妹兩句︰『邁出房門將半步,額頭已然至庭前。』小妹不甘示弱,改嘲東坡下頦長︰『去年一滴相思淚,今朝方流到腮邊。』唉,這臉也太長了!…」

這段相聲具有以下特色︰一是不加思索,應對如流;二是舌劍唇槍,互相嘲諷;三是幽默詼諧,與「喬合生」“指物題詠”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生動的說明了二者之間的淵源關係。

二、 「商謎」

「商謎」,就是猜謎,屬於語言文字遊戲,古已有之。古代「俳優」的“隱語"其實就是猜謎活動。關於宋代百戲中的「商謎」所包含的種種運作手法,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有解釋:

「『商謎』者,先用鼓兒賀之,然後聚人猜謎、戾謎、社謎,本是隱語。

*“道謎”︰來客念思司語譏謎,又名“打謎”。

*“走智”︰改物類以困猜者。

*“正猜”︰來客索猜。

*“下套”︰商者以物類相似者譏之,又名“對智"。

*“貼套”︰貼智思索。

*“橫下”︰許旁人猜。

*“問因”︰商者喝問句頭。

*“調爽”︰『假作難猜,以走智者。』」

相聲裡也專有猜謎語的語言文字遊戲段子,與「商謎」類似,不過,除“正猜”外,相聲還常常“歪猜”,抓“哏”取笑,反映了相聲藝術的特定規律和要求。如傳統相聲《打燈謎》︰

「……

甲︰你聽著『一棵樹落著十隻鳥,用槍打死一隻,還有幾隻?』

乙︰還有九隻。

甲︰不對,一隻也沒了。

乙︰怎麼?

甲︰全飛了。

乙︰……

甲︰依著您,打死一隻,那九隻不動,『喂,再給我來一槍怎麼樣?』這鳥缺心眼兒啊?

乙︰你這是故意繞人,我思想沒作準備。

甲︰好,這個不算。

乙︰對,再說一個。

甲︰『魚缸裡有十條魚,用棍兒打死一條,還有幾條?』

乙︰一條也沒有了。

甲︰怎麼?

乙︰全飛了。

甲︰魚會飛嗎?

乙︰對,我糊塗了,這還有九條。

甲︰怎麼還有九條啊?

乙︰你想啊,魚缸裡十條魚,打死一條,剩下九條了。十減一等於九嘛!

甲︰不對,還是十條。

乙︰十條?

甲︰啊,死的那條,還在上邊漂悠著哪!

……」

這裡的例子是將“正猜”與“歪猜”結合,既像猜謎,又像智力測驗,以謎語的解釋突出其中幽默詼諧的意味。

( 第四章結束,第五章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