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美:運輸污染稅 恐顛覆產品旅行

林麗美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6月15日訊】歐盟已宣布,「所有進、出歐盟國家的貨物,二○一二年都要納入碳交易規範計畫。」也就是說,到時候從歐盟區進口、或出口的貨物,要取得許可之前,須先付污染稅,按所排放出來二氧化碳廢氣計算。污染者付費,已成趨勢。台灣經濟完全以出口為導向,尤其是正在大張旗鼓、擴大出口計畫的農產品,正是第一波付費的標的,必須未雨綢繆,研擬對策。

最近眼睛微恙,強迫自己不要看書,心想端午已過,總可以收冬衣了吧。趁有陽光的日子,整理衣物,發現一個小小的衣櫥,宛如聯合國。有羅馬尼亞製棉裙、西班牙製長褲、薩爾瓦多T恤、中國絲質短褲、香港針織衫、孟加拉睡衣、印度圍巾、美國運動衫、義大利外套、法國手提袋、德國毛襪、丹麥球鞋、瑞士薄裙,還有來自荷蘭、波蘭、捷克、克羅埃西亞、埃及、土耳其……,製造國不勝枚舉,幾乎沒有一件不是「泊來品」。

食物的旅行 有趣的路徑

食物的旅行,也一樣有趣。北歐是鱈魚的大產地,你知道挪威人吃的鱈魚,是在挪威捕獲,運送到中國清洗、切片、包裝後再運回挪威商店上架的?西班牙是地中海沿岸國家,這個柑橘的故鄉,自己農場的檸檬,爛得滿地都是,超級市場賣的卻是來自阿根廷的檸檬。還有,歐洲超市所賣的豆類,都是在非洲肯亞種植、包裝,再運送到歐洲市場。一磅的鱈魚,在挪威加工處理,要花費一.三六美元;在亞洲處理,只要二十三美分,為什麼有這麼多商品,必須展開跨國之旅,經濟上的道理很清楚。

在台灣行銷得很不錯的奇異果,被認為是紐西蘭農產品的代表作,由於富含維他命C〈廣告說的!〉頗受歡迎。現在,義大利已加入爭奪戰,宣稱是世界最大的奇異果供應商,在南半球冬天缺貨時,它可以填補,幾乎壟斷美國的奇異果市場。

自從十四、五世紀,歐洲人把東方的「茶葉」、「香料」帶回西方之後,就開啟了食物之旅。我在希臘和西班牙的小城市,偶而看到類似咖啡館的小店,招牌寫的是「Cay」、「Chai」或「Tai」,細想之下,才明白就是台灣的「茶館」,英文的Tea,用台灣話翻譯,比用中文的茶翻譯,來得精準。

食物的旅行,從古早就開始了,只是當時只有駱駝以及有限的大輪船,能運送的速度、數量與種類,都不是有了「波音七四七」時代所能比擬。全球化趨勢的催化、「大賣場」的盛行,如美國的Wal-Mart、法國的家樂福〈Carrefour〉、英國的Tesco,它們把世界的距離縮小,天涯若比鄰。

人類交流頻繁 誰來買單?

世界交流愈頻繁,應該是人類的幸福,只是背後也延伸一些問題。為了善用便宜的勞力,把蒜頭送到一個月工資不到二美元的智利鄉村剝皮,再送到義大利工廠做成蒜泥裝罐,再船運到全世界銷售。不管是空運、或是海運,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污染,溫室效應的後果,最後要由誰來買單?依照國際慣例,目前海運與空運都不必付燃料費。現在,經濟學家認為,運輸業及消費者付污染稅的時候到了。

根據一九九四年在芝加哥所簽訂的「國際民航條約」,那時為了促進才開始要嶄露頭角的航空業發展,協議國際旅遊與包括食品在內的貨物運輸,得以免燃油費。海運也是在免稅範圍,但是陸運的卡車、汽車與巴士,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每個開車族每年都會收到一張燃料稅單。

站在運輸業所帶來碳污染、造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遷的角度來看,現代的產品跨國之旅,的確有點詭異。一位幫歐盟做食物進口報告的經濟學家指出,從英國大老遠,每年出口一萬五千噸的「華夫餅〈waffle〉」到澳洲去,換回來二十噸的礦泉水,這不是有點奇怪?

這位經濟學家為歐盟做報告,就是一種伏筆,歐盟今年已宣布,「所有進、出歐盟國家的貨物,二○一二年都要納入碳交易規範計畫。」也就是說,到時候從歐盟區進口、或出口的貨物,要取得許可之前,須先付污染稅││按所排放出來二氧化碳廢氣計算。

歐盟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而且愈來愈多,過去五年又成長了二○%;美國第二位,從二○○○年到二○○六年,所進口的蔬菜水果增加了一倍。

反對者有話要說

進、出口食物要課稅,也有不少人反對,因為食物的國際貿易,不見得都是只有缺點。舉例說,像花卉,在熱帶種植,是完全順應天候的產品;不像在歐洲,要種在溫室裡,必須消耗更多的能源。也有研究指出,從紐西蘭運送新鮮蘋果、洋蔥或羊肉,可能比在歐洲自己生產,所排放的碳污染來得低,因為在歐洲夏天必須靠冷藏,才能保存冬天所生產的蘋果,而冷藏就是耗能的代名詞。

未來如真的運輸業的碳污染費上路,開始課徵時,廠商可能就要重新精打細算,儘量尋找較貼近市場的產品,以避免碳污染的成本太高。例如,從紐西蘭海運奇異果到美國,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從南非要二十八天;而從義大利,只要十八天。義大利的廠商提早看到這個商機,近幾年來,在義大利中部地區,大量栽種奇異果,這個產業現在已經開花結果,造就了Apofruit、 Sanifrutta等大型的奇異果出口商,看來紐西蘭奇異果,要好好應戰了。

根據研究指出,在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污染,目前食物運送大約占了三%,而這個比率不斷在成長中。進出口食物,需要層層的包裝、還要冷藏或冷凍,所消耗的能源更多。

對於要課徵運輸污染稅之事,上個月,澳洲的農漁牧業部長率先反對。他說,課徵運輸業的碳污染稅、或在產品上加上食物的旅行標籤〈距產地的里程數〉,無異是另一種保護主義的化身。運輸業也群起而攻之,認為如此將引起全球貿易秩序大亂。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麗美:金融業的好日子快要過去了
林麗美:保守的日本 經改慢郎中
林麗美:再生能源應用  德國大躍進
林麗美:農作物高漲 考驗食品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