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馬政府只重中國 FTA路崎嶇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提升經貿能量,藉此擴大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走出隔離困境,無論是誰執政,都是台灣必須要走的道路。中國崛起亞太,相關國家則更加強彼此的經貿連結,積極因應;但眼裡只見中國的馬政府,卻背道而馳。

馬英九接任總統後,想將兩岸互動回到九○年代,包括恢復兩會協商模式。但不要忘記,前總統李登輝當時除處理兩岸關係外,另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發展「南向政策」,透過政府與民間投資,與東協國家建立高層關係。

如今台灣的國際處境,更為險峻艱難。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東協與中國簽署預計2010年成立自由貿易協定;另外還有東協與中日韓的「十加三」,亞洲區域經貿組織已然逐漸成形,台灣卻被邊緣化。

其實,不管是「十加一」,或「十加三」,東協十國都是其他亞太國家主要拉攏的對象。

如今連新西蘭、澳洲等國家也感到興趣加入,美國因此意識到必須加速融入,這幾年並轉趨積極。包括與南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及透過亞太經合會等機制,推銷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 )等構想。而東協態度至為關鍵。

台灣雖是世貿組織的成員,但面對日益形成的亞太經貿區塊化,卻只能在旁乾瞪眼。事實上,縱然無法立即與東協全面地經貿結盟,但繼續發展南向政策,推動與部分東協國家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仍有突圍可能。

目前與台灣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僅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等中美洲邦交國。

台灣過去嘗試與經貿往來密切的日本、美國、新加坡、新西蘭、菲律賓等亞太國家推動簽署,雖因中國的作梗而難有較大進展。但美國曾私下協助,並建議用其他替代方式,取得與自由貿易協定「同等」的效力。

中國設阻無非是政治考量,藉此隔離台灣與國際連結。如今馬英九上台,對外重心選擇中國,等於更順應北京的對台策略。相關國家縱有意幫忙,也師出無名;馬政府這番「借道中國」走進國際作法,台灣最後恐將落得兩頭皆空。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