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指數3年來首次低於50 中港經濟放緩

標籤:

【大紀元8月2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8月1日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香港7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跌至49.4,這是2004年12月以來首次低於50;加上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製造業PMI指數隻有48.4,是2005年1月份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水平,顯示中港兩地製造業正處於萎縮狀態,前景堪憂。同時,新訂單數目亦是3年半以來首次下跌,意味整體經濟正顯著放緩。
  
PMI指數50是衡量民間企業活動成長和萎縮的分水嶺,6月份PMI則為50.6。調查指出,由於7月PMI下跌,主因是香港和國際需求轉弱,訂單亦減少,且消費者拒絕以更高的價格進行消費。
  
中銀香港報告預計,今年香港經濟增長將由去年的6.3%降至5%,而整體通脹率將由去年2%升至4%。但如果歐美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內地通脹持續高企,香港經濟便可能進入高通脹、低增長,甚至陷入滯脹的困局。
  
調查顯示,有跡象表明,一些製造業公司通過減產來減少庫存量。同時,由於塑料、化工品和燃料的價格居高不下,令包裝、運輸和食品成本增加,迫使企業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但因買家拒絕支付更高的價格,令部分訂單未能順利交貨。
  
另外,花旗銀行的一份報告中提到,資金不斷外流導致香港貨幣供應出現萎縮,從而令到加息壓力增加。
 
除了香港PMI不理想外,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亦只有48.4,為逾三年最低。分析師認為,這預示著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會進一步持續下去。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7月指數回落到50%以下,反映出企業面臨的困難明顯增加,企業問題的發展可能會成為抑制經濟增長、影響就業與收入的焦點。
  
另外,對于內地經濟放慢對香港之影響,中銀香港的報告指出,受到內地出口放緩的影響,香港出口增長將會減慢,惟港元持續貶值有利吸引外來購買力流入,帶旺香港旅游及零售業,可抵銷部分影響。同時,負利率、港元弱勢及樓宇供應較少等,均有利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報告指出,廣東推動產業轉型對珠三角製造業的影響已逐漸浮現,雖然港資企業對內地的產業轉型政策,早已知悉及有所準備,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型企業,甚至大型企業難以應對內部及外部經營環境的轉變,而陷入困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中港路試辦LED燈  一天省一度電
時速兩百公里狂飆 國道警方根據影帶抓人
赤壁創今年首日開票冠軍  中港韓也開紅盤
馬英九:如人民沒興趣統一 政治人物不能強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