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繼續奧運帶來積極變化?

標籤:

【大紀元8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寶申2008年8月21日北京報導)北京奧運會再過三天就要落下帷幕了。學者認為,奧運會的主辦給中國帶來了一定的積極變化,而這些變化是否能夠繼續下去仍有待觀察,而能否滿足中國公民在政治、經濟和生活中對更多自由的渴望是中共最高領導層面臨的挑戰。

*奧運帶來一些積極變化*

奧運期間,人們發現北京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空氣污染減少了,天空變藍了,可以自由上網了,可以自由跟外國記者交談了。

獨立學者余傑認為,奧運會對中國的影響是複雜的。從好的方面來說,它使中國人有機會來瞭解世界,認識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個人主義,個人尊嚴這樣一些普世的價值觀。

余傑舉例說,劉翔退出比賽後,大部份中國人都尊重他的個人選擇,把他個人的身體安全看得比所謂國家利益和金牌更為重要。另一方面,這次奧運會也給世界人民更多瞭解中國的機會。

他說:“這次奧運會期間,西方記者在中國採訪的自由度比過去有所拓展,而且大部份西方記者報導的內容和主題都超越了體育本身,比如他們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新聞自由問題,宗教信仰問題還有環境污染等等這些過去西方認識比較少的方面。”

余傑注意到,奧運會期間,中共政府解除了對一些網站的屏蔽,普通人上網有了更多的自由。但是,他看到的數據顯示,解除屏蔽之後,登上解禁網站的只有數十萬人而已,和一億網民相比,只不過滄海一粟。而且奧運之後,政府能否繼續這樣做還需要觀察。從技術層面上講,重新封鎖不費吹灰之力。

*民眾對自由開放要求會加大*

余傑認為,奧運結束後,中國人民對自由民主的要求會越來越大,但是究竟會大到甚麼程度還需要觀察:“究竟能不能通過這一少部份人成為催化劑,推動網絡自由,新聞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還需要觀察。”

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沉丁立教授認為,本屆奧運會給中國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增強了中國人的民族認同、自信、大氣和開放:“通過體育比賽和文化交流,中國人會變得越來越開放,同時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和驕傲。 印度一枚金牌就讓讓全國感動,那中國的40多枚金牌讓我們幸福了40多次。”

*政治上不會更加開明*

另一位獨立作家劉曉波認為,北京奧運會在凝聚民族精神, 改變中國對外形象等方面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劉曉波也警告說,中國人也必須警惕民族主義情緒的膨脹:“這次奧運會雖然中國是金牌大國,但並不是一個體育大國。嚴格地講,中國體育的精英化,體育的設施也好,體育的普及也好,都是和普通老百姓沒有關係的。國家投入這麼錢,就是為了奧運會的金牌。”

劉曉波說,中共政府在奧運會期間做出的一些政治開明舉動完全是作秀。北京三個示威區裡沒有出現一起示威活動,當局把上訪群體、異見人士、地下基督教會等都看成是“不穩定因素”,看管起來,甚至加緊打壓。他認為,奧運之後,中國在政治上不會更加開明,而只會停滯不前。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沉丁立教授也感到,中共政府在奧運期間採取的一些開放政策,比如允許外國記者在中國自由採訪等等,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因為中共政府是被迫這樣做的。一旦奧運會結束,中共就會回到“中共標準”,不會回到“國際標準”。

但是,沉丁立說,變化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習慣:“ 對中國人民來講,一部份中國人民享受了這個階段性的自由和開放以後,或者外國媒體得到了這部份,它就會始終不懈地期待中國政府,中國人民也會期待中國政府,在保持國家穩定的前提下, 怎樣使得人民獲得更多開放帶來的好處。”

相關新聞
獲年齡造假官方資料 國際體協調查中國體操隊
英國記者:奧運改變了中國嗎?
花費100億 央視新樓遭質疑
田徑男子400米 美國包攬前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