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女《寧做三奶不嫁窮人》意外引共鳴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9月11日訊】近日,一位出身農家的女大學生在網上發帖《寧做三奶 不嫁窮人》,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個農村孩子的成長、奮鬥,及為了生存而掙扎的經歷,作者甚至曾爲了給弟弟籌集學費去撞車自殺,帖子在論壇迅速躥紅,3天即有70多萬高點擊率,支持她的網友竟然佔到絕大多數。有評論稱之為對生存的可怕的妥協。

據華商報報導,9月6日下午,一位網友「我是農家女」在某論壇發帖《寧做三奶,不嫁窮人》,在該論壇迅速躥紅,並被其他論壇瘋狂轉帖。截至8日晚8時許,點擊率飆至70多萬,回復達2700多個,更令很多人意外的是,網友中選擇頂帖(支持)的占4100多人,而踩帖(反對)的僅有740多人。

帶著無奈,甚至絕望,「我是農家女」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奮鬥,還有其間的掙扎。


一個正在寫字的農村女孩。(網絡圖片)


「農村生活30年沒有變過」

這個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女孩,家在北方一個很偏僻的農村。用她的話來說,那是一個「真正的農村」。沒有公路,離最近的汽車站還有20公里,在村內坑窪不平的土路上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並且泥漿裡隨處可見各種牲畜的糞便。

在這樣的一個村子中,村裡人一年到頭幾乎沒吃過新鮮的蔬菜。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那裏的土地只生產蘿蔔和白菜,二是這兩種菜通常也醃著吃。她說,「別告訴我醃著吃不好,應當炒著吃。」村裡的人怕費油,輕易不炒菜。所以「我到了大學食堂才吃到生命中的第一根油條」。

由於沒錢治病,她和家人眼睜睜地看著爺爺死在了醫院。更令她感到悲觀的是,成長了近三十年,她看不出家鄉發生了什麼變化。

而她的家庭,共有五個孩子,身為老大的她,下面還有三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為什麼那麼窮,還要生孩子?「我是農家女」說,農村傳統的觀念和環境很難改變,媽媽在生弟弟前,家族和村裡的人經常欺負她們。何況很多人也並不懂得如何避孕,她就親眼看到母親「吃煙灰避孕,懷孕後為了流產用繩子勒」。

「三個妹妹全部輟學換來我的學業」

作為全村乃至全鄉最早的、惟一的一名女大學生,「我是農家女」很感激自己的父親。父親是退伍軍人,在村裡也算見過世面的。即便如此,在她看來,父親能送她讀小學,也不過是「讓我識個字,出門能分清男女廁所」。

之所以沒像其他孩子一樣早早輟學,一是她功課優異,讓父親「看到了走出農村的希望」;二是她一邊讀書,一邊編草辮掙錢。

只有她掙錢還不夠,能讀到大學,還少不了全家人共同的努力:三個妹妹全部輟學打工,最小的妹妹七歲時就跟著爸爸去磚廠拉磚。「我是農家女」上大學時,還是公費,只要考的分數夠高,學費還可以承受。所以賣掉家中一頭大肥豬換來的600元錢,讓她能夠順利入學。

求學之路的艱辛,家庭背景的貧寒,讓她在學校裡「每天吃饅頭鹹菜,只穿校服,更不懂用什麼化妝品」,她說自己到了大學才明白「窮是多麼可恥的一件事」。

「為籌弟弟學費 曾去撞車自殺」

好不容易畢業了,學校不再包分配。「我是農家女」只能自己找工作,只能留在城市,因為「家裏的條件已經無法適應了」,更重要的是,讀了那麼多年書,再回農村會成為反面教材,成為村裡人「不讓自己孩子讀書的借口」。

後來弟弟也考上了大學,為了弟弟的天價學費,為了母親的醫藥費,她輾轉過很多城市,做過很多工作,卻漸漸感到絕望。「我真的想到了死,我感覺活著好難,以前活著一心想讀書,想出來找個好工作掙錢養家。但是一個長得不算好、英語又不好(我們農村的學校是不教英文的)的女子想找個能掙錢的工作太難了,我又不想去放縱自己,所以一下子感覺沒了目標,生活變得毫無意義。」

「我是農家女」 一度想到去撞車,為家人能得到些賠償。「於是我想到了去撞車,去個繁華點的街頭(因為在大街上車不好逃走)專找好車撞,把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都帶上身上,這樣死了至少家裏能得到一點賠償,雖然這樣做有些無恥,但開好車的人想必也不會在乎這幾個錢吧。後來,我還真的去了,但是因為那個開車的人緊剎車我不單沒被撞死反而讓人下來打了一頓。」 但是還是把她送到了醫院。

「讀到這裡的人可能不相信,但實事上就是這樣,雖然我把這件事寫的很簡單,但我並不想回憶,雖然這是我一輩子最值得回憶的內容。那個人把我送到了醫院然後問我是不是想死,於是我告訴了他我的想法和處境,後來他扔給了我五千塊錢走了。這是我遇到的幫助我最大的人,我不知道他叫什麼,多大,住在哪裏,做什麼工作,我曾經想過要找到他報答他。可惜事後沒等我找到他警察就來找我了,給我錢的那個人因為犯毒被抓了,從警察嘴裡我才知道了他的名字。」

「畢業後的多次失業最怕的是生病」

最終,聽說上海工資高,「我是農家女」到了上海,找到一份公司文員的工作,一個月1800元。每月交給家裏800,合租房加上水電600,剩下400留做生活開銷。她說自己最怕的是生病,一次因為營養不良暈倒,被送到醫院後花了一千多元錢,「沒病死差點嚇死」。

可是,就這樣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也在8月份因為身份證的問題丟掉了。她說自己下個月交不上房租就要被趕出來了,她可能會餓死凍死,在沒死之前總結一生——「歸根到底都是窮」。再看看一起到上海的幾位農村女孩,幾年中的變化,更令她感覺墮落是一種無奈:

除她之外的三個女孩,一個做了香港人的二奶,住高樓穿名牌吃大餐,每月還有一萬元零花錢;一 個在夜總會做了小姐,雖然被唾棄,但至少不擔心吃住了;一個嫁了同是農村來的打工仔,兩人在上海月收入一共5000元,本來日子還算幸福,可老公的一場大 病,讓生活變了樣。一個人的工資,應付開銷,應付治病,還要應付老公家人,要寄錢回去,因為她的婆婆說,「兒子也是全家人辛苦供出來的,不能掙了錢不管家 裡」。

所以,這個女孩忠告「我是農家女」,要嫁就嫁得好一點,至少有個房子,不用生活在隨時都有可能被趕出街頭的恐懼中。要不就別嫁,不嫁一個人受窮,嫁了兩個人一起受罪,說不定還得承擔另外一個人的窮。哪怕做二奶,也千萬別嫁給一個跟你一樣窮的人。

「農家女」經歷引共鳴

「我是農家女」的經歷對於久居城市的人頗感陌生,但是對於同樣從農村走出來的,及就業不順,屢遇生活瓶頸的學生們來說,確是鮮活和感同身受。「我是農家女」的帖子後面雖然有反對的聲音,可更多人對樓主「我是農家女」表示了支持。這些支持,並非源於對標題觀點的贊同,而是對她的現狀表示理解和同情。

網友「沒有被佔用」說:我覺得你寫的這些很真實,也很感人,儘管有一些筆誤。為你的堅強加油!也許是因為你活得太無奈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

網友「jiangtong4650」:你寫的農村現狀及農民性格很真實,同情你的處境。

不少人從她的經歷想到了自己。生於1979年的「日暮西關」的回帖比主帖還長,他用大段的文字回顧了,同樣生在農村的他,這些年是如何走過來的。

還有一些網友認為她的經歷並不是個案,而是不少70年代生的人共同的感受。

除過對她精神上的支持,一些網友還付諸行動,伸出援助之手,希望能夠幫她找到一份工作,以解她燃眉之急。

網友中也有些批評的聲音,網友「風十三」說:照這個邏輯,女人還可以做二奶,那農村出來的男人該怎麼選擇?這些人的命運不是更悲慘麼?人要勇於奮鬥進取,二奶有時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幾年的青春換來的可能是一輩子的悔恨!

考問體制

網友「水妖」評論稱:「看了「我是農家女」的帖子,腦海中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關於 「農村貧困大學生」報導中的一句話:「知識沒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反而令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我不願相信這樣的話,可她的經歷,卻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雖然「我是農家女」說了,題目並非是她的本意,可誰又能否認,這不是一些人真實的想法呢?對於這樣的想法,可以批評,也可以譴責。但與其去批評那些因為環境而不得不做出抉擇的人,還不如去想想,這樣的環境是如何產生的。因為,我們無法忽視那些掙扎在底層的人們,他們是的確存在的。

東方早報發表呂頻的文章認爲:這種話更應該被看成是對社會排斥的想像性反抗:如果我得不到自立謀生的機會,那麼我為什麼不尋找其他的可能?並非道德對弱者奢侈,而是道德所依附的體制沒有給弱者足夠的生存空間,就此應該拷問的,不是弱者的道德自持,而是背後的體制。

「我是農家女」回復網友質疑

「我是農家女」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的同時,也有網友質疑她帖子中內容的真實性。而針對一些質疑,她也做了回應:

文字是衝動之下寫的,本來想在網吧看網上招聘情況,結果一時感慨就寫了以上的文字。寫完就發出去,連段都沒怎麼分,一個字沒看一個字沒改,人在情緒不穩的情況下難免詞不達意。

針對網友說,再難也不該選擇這樣的生活。「我是農家女」解釋道:其實,我也不是真的想去什麼不勞而獲, 只是發生了那麼多事,心裏很亂,不知道一直堅持的方向對不對。因為相對於生存而言,愛情太奢侈了。我的初衷並不是真的想做二奶三奶什麼的,只是想發洩一下 心情,讓大家知道,還有那麼一個群體面臨著生存的壓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研究:運動員比不運動女性更易飲食失調
被女勒索苦不堪言 偷拍男自動報警
傳北京發生武警打死女大學生事件
投書﹕武警打死女大學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