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補助愛心企業 不如延長失業給付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11日電)行政院擬補助不裁員的愛心企業,學者提出警告,愛心企業難以定義,也難以避免沒問題的企業也來申請補助等道德風險,建議應搭配由勞工參與監督,或直接延長失業給付期間。

根據主計處最新調查,去年11月失業率達4.64%,隨年關將近,景氣不見好轉,加上過年後臨時性工作減少,農曆年過後的失業率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為從上游端減少企業裁員而製造更多失業者,行政院擬鼓勵或補助不裁員的「愛心企業」,初步可望對今年1月1日起,1年內承諾裁員比例在1%以下的愛心企業,給予調降融資貸款利率、提高保證成數等實質幫助;至於是否補貼勞健保費用等,則尚未定案。

不過學者提出警告,認為補助愛心企業,恐無法避免引發高度道德危機,成本效益也恐不彰,就算降低失業率,對解決真正的失業問題效益恐有限。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表示,補助愛心企業首先必須先釐清誰才符合「愛心企業」,若一家企業現在裁員,但因此可順利度過風暴,未來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難道比現在不裁員、但未來無法提供更好福利、更多就業機會的企業更沒愛心嗎?

財經官員私下坦承,真正有愛心的企業,應該要共體時艱,企業雇主應犧牲自己的利潤、收入,讓更多員工保有工作權,伸手要錢補助的企業,是在政府補助下才得以不裁員,「這樣叫做愛心企業也怪怪的」。

這波愛心企業構想,部分源自香港的良心企業,日前逾千家香港企業答應簽署「良心企業海嘯約章」,承諾未來一年將盡最大努力不裁員;南韓的就業保險法中,也有雇用安定機制,若企業經營有困難需裁員,可向政府提出營運困難證明等,政府將給予補助,延後裁員或降低裁員規模等。

近日政院也推出愛心企業政策,只要企業1年內承諾裁員比例在1%以下,給予優惠貸款等鼓勵,聽起來似乎是企業、員工的雙贏局面,經建會其實早在數月前,就絞盡腦汁想辦法降低企業的裁員潮,但就卡在財源及道德風險兩大關卡,如今的愛心企業政策,仍面臨同樣的挑戰。

辛炳隆表示,現在企業面臨的問題,是訂單驟減、產能運用率降低造成營運困難,才必須裁員,而且訂單大減的原因受國際因素影響,關鍵不在台灣能做什麼,就算政府補助愛心企業,原本必須裁員的企業因沒有訂單,恐不會因此停止裁員動作,將使政策的成本效益偏低。

此外,學者擔心補助愛心企業將引發高度道德風險,例如營運沒問題、不需要裁員的企業,因政府有獎勵計畫,也跟著提出裁員計畫來申請相關優惠,造成不公平。

辛炳隆表示,就像爬山若遇到颱風暴雨,不應衝出去硬闖,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地方躲雨,因為颱風會過,金融風暴也會過,此時應以穩定就業為優先,太頻繁的各種刺激就業政策,將使勞工人心浮動。

他表示,補助愛心企業若無法有效制止企業裁員,還會造成高度道德風險,建議延長目前只有半年的失業給付期至一年,讓失業者安心,景氣一旦反彈,就業機會自然增加,失業率也將下降。

辛炳隆表示,若要降低補助愛心企業的風險,建議可讓勞工團體參與監督,勞工最瞭解公司狀況,可避免資方在營運正常下申請愛心企業補貼,不過,政府要解決失業問題,還是應回歸市場機能。

他表示,勞方擔心失業,最主要是因為所得將中斷,政府若能尊重市場機制,讓營運不佳的企業進行該有的人事調整,但政府從社會福利端去補助、訓練失業者,尤其這波失業者許多為專業人士的白領階級,只要景氣一有復甦跡象,這群人就會積極回到職場上。

政府鼓勵企業不裁員固為美意,不過若涉及各種補貼及實質鼓勵,也應一併考量公平性、財政能力及道德風險恐引發的負面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