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全球銀行損失將達3.4萬億

【大紀元10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晏宇編譯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將全球銀行和金融機構預估的減記(Writedown,另譯壞帳提撥)下調至3.4萬億美元,但同時警告說,隨著失業增加,貸款損失還將上昇。

今年四月,IMF在其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曾估計,全球銀行損失可能達到4萬億美元。 但隨著全球股市及其他證券市場的反彈,加上採取新的減記計算方式,IMF將全球減記數額減少6,000億美元,成為3.4萬億美元。使用新的資產減記計算方法,IMF稱至2009年上半年為止,銀行因貸款和證券持有造成的損失已達1.3萬億美元。到2010年底前,還將有約1.5萬億美元的新減記。

「全球金融的穩定性有所改善,但風險尤在,甚至會惡化。」IMF稱,經濟衰退已近尾聲,但發達國家經濟體系的復甦將是極其緩慢。

該報告說,銀行有足夠的資金生存下去,但其收入預計無法完全抵消在未來18個月中的減記。

為確保銀行能夠推動經濟復甦,需要更強有力的措施,以充實銀行資本和加強盈利能力。

該基金表示,雖然私營部門信貸增長已經減緩,由於政府赤字膨脹,政府方面的借款需求減少的速度仍舊不夠快。

「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可能是政府信貸危機。」IMF補充說,為緩解這種過高的借款需求,央行可能會繼續給予支持。

報告中稱,美國金融機構大約完成了其60%的所需要的減記,而在歐元區和英國的金融機構僅認列了手中40%的損失。

處理不良資產

2007至2010年期間,金融機構的預計貸款損失約佔總共減記額的三分之二。在美國,住房貸款是「重災區」,而對英國和歐元區來說,外國貸款則是貸款損失的一大原因。

IMF敦促各國主管部門處理不良資產,並表示,貸款壓力測試結果令人欣慰,經濟穩定的跡象顯露,這些都為處理不良債務緩解壓力。

「政府部門、銀行和投資者需要堅持這些的經濟刺激計劃。」IMF又補充道,應撥專用款項給銀行資金不足的國家,以處理不良資產,安撫市場。

「衹有大大減少市場的不確定性,銀行才可以充分參與提供信貸,為經濟復甦出力。」

IMF表示,強有力的政策已經使得新興市場的金融狀況改善,但據估計,在未來兩年裏,私營公司面臨著4,000億美元的外幣債務再融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IMF主席:經濟危機持續 寬鬆貨幣需退場 
IMF總裁:亞洲復甦領先全球  力道仍然微弱
籌資協助貧國 IMF將出售403公噸黃金
IMF總裁︰全球經濟2010年上半年復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