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水彩行家】2008秋水彩群英會(一)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2008秋季創作研討會記實

2008秋季會員創作研討會記實

與會人員:鄧國強、陳品華、程振文、吳冠德、黃進龍、李招治、林毓修、劉淑美

陳品華作品說明:

這一張畫畫的是太陽出來了,是有時間性的,太陽出來了普照著這大地,露珠可能正在消散,我要表現的就是朝陽的,就像那青少年充滿著生氣,充滿著希望,我所要表達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一天美好的開始。也給自己一點祝福吧。我喜歡這樣的感覺,這張畫我比較喜歡的是這一片草地,在這照到光跟人的地方,這樣的味道我還滿喜歡的。



陳品華



鄧國強:這是張好畫,構圖色彩,都很好,把早晨氣氛都表現出來了,整個黃綠色調,表現的很好,空間畫的很好。

洪東標:這張畫我覺得氣氛掌握的太好了,那種清晨的氣氛,尤其是這個地方我覺得光線投射的真好,這地方也是,這兩張畫都抓到那個時間點,大概一幅畫的是清晨,一幅是上午,都抓到了時間點,畫畫不只是畫一個形狀跟色彩而已,還要能掌握到那個空間,掌握到那個時間。我有一個小小的看法,就是這棵樹,這棵樹是焦點。這棵樹跟這片草地是最精采的地方,這個光,這個投影一拉出來,這個空間就呈現出往裡面退去了,如果這棵樹能稍微再暗一點,就是把這邊空間拉開一點將更精采。

吳冠德:我覺得陳品華老師最令人敬佩的就是在很早的時候,她的不透明畫法,那時候水彩很少人會把不透明跟透明去混用,其實這種方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後面像那個山的層次。另一幅應該是不透明的濕中濕技法?,我覺得這個技法滿可以表現出前面有霧的情況下的光,因為不透明的色彩,那個白色色澤會在水裡面產生一種沉澱,而且有一種紙上潤色的效果,我覺得那是一種你必須要有很高度的控制水分的能力,才有辦法做得到,不然那個亮的地方跟暗的地方,它的形狀非常難以控制,尤其在半乾的情況下你要畫不透明,比透明時還困難,我是這樣認為,因為它乾了之後會變化很劇烈,乾跟濕的時候其實差異很大,因為我也常使用不透明,所以我可以體會出來那種難度。



林毓修:我都在看它的顏色,它的色彩的意象,那個顏色組合起來的時間跟空間的意象我覺得非常好。它讓我想到在當時整個空氣是很乾淨的,雖然她是用灰色加了不透明,但我覺得整個乾淨度表現得很好,有很乾淨很乾淨的空氣,就是冰、很涼,而且是很舒服的空氣。所以整張畫色彩組成一種很棒的空氣感覺,是在那個地點、那個時間,在那個地方才會有的色彩。她那個空間是可以讓人慢慢走進去的,我覺得這就是她很厲害的地方,她對大地的不管是綠色系也好,灰色系也好,她對土地一直有一種很深很深的認同,所以她使用的色彩一直有她獨特的地方,當然也能表現那種當地的感覺。她這種不透明的濕中濕的遠山畫法,剛好可以把山的厚重度畫出來,那山就是有那麼厚重。

程振文:品華以前很有名的就是她的不透明的堆疊,那不透明的堆疊邏輯跟透明的堆疊邏輯不一樣,就是說每一個人在作畫時的心情,品華應該是亂中求序,然後感覺來了就找到答案。可能要一段時間,所以如果是透明畫法,我覺得對她的思維會有點壓力,因為她必須要去設想未來的色彩,如果你的寒色在畫之前,妳先給她一個暖色打底,然後妳才開始畫,那感覺會更深入、更豐富。那後面是因為暖色上面後面有寒色在撐,那彩度高的有隱隱約約灰色調在支撐。那第二個是素描的問題,我發現品華有一個習慣就是她會把最暗的加在最左邊,那這個問題會影響它的空氣感,它的整個空氣感好,可是她的物件跟物件之間的空氣感常常會停掉,那停掉的原因就是她把最暗的放在最左邊,那最左邊本來要轉過去的地方被她消磨掉了,這是她的習慣性。那第三個是說對亮色的處理,她用不透明的方式來畫亮的是比較自在的,她一開始先用一個大筆觸用不透明的方式作一個大整體,把它壓住然後才往外發展,可能就比較好作吧。我建議品華就是說她的優點在寫生就展現出來,寫生時我發現她比較難表現棕綠色,跟它的厚度,那我在想可能是方法上跟她以前的有點脫離,那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一種個性,妳要找到適合妳自己的方式。



吳冠德 尼泊爾市集 對開



吳冠德作品說明:

這一張畫是我曾經去印度尼泊爾寫生,根據一張十六開的現場寫,回家之後再作一些構圖及創作。尼泊爾的市集街道很窄,人來來往,衛生條件不是很好,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味道,也很髒,塵土飛揚。因為沒有柏油路只要有車子經過,泥土就會飛起來。所以說為什麼那邊的人都要用頭巾,這個感受是很深刻的,所以我就想要把那種屬於比較嗅覺的那種感受,還有塵土的那種感受把它畫出來。視覺上來講可能比較凌亂一點,但滿接近那個感覺,這張畫可能還會再做一點整理。我畫圖習慣先抓到那種感覺,如果感覺是比較抽象的,或是比較感觸的部分,可能會有段時間一直去看它、面對它,再加入一點即性調整。

李招治:我覺得有一點焦點的顯現不夠明確,還有就是白色的點,在整個畫面四處竄,感覺有點凌亂。

鄧國強: 冠德的畫很有他的特色,一看就是冠德的,真的很難得,畫畫有特色很好,最重要的我認為他心有所鍾,他講的是要把握機會,他懂得講求氣氛。這幅畫感覺氣氛很好,亂中有序,變化很多,他不管透不透明,透明不透明他都畫,不受限制這很好。

陳品華:其實那個感覺都已經傳達出來了,就是那種塵土飛揚、髒髒的,有一點臭臭的,那個味道已經出來了。這裡的明暗度做一點調整的話,可能這張就更棒。你那些擺設的東西、人物等,就是尼泊爾那樣的味道,我有去過,所以我覺得你表達出來了。

洪東標: 我覺得冠德的那種靈巧,超越了對描寫對象形的制約,就是我看到一棵樹,我會想辦法用我的筆把它畫出來。可是冠德他已經拋棄了所謂形的約束,所以他能夠善用筆趣營造出畫面的效果,這已經超脫了所謂的「應物象形」,他的畫會有很多跳躍式的、揮灑的筆觸。這是不是缺點每個人的認知不一樣,像有的人覺得他要製造那種閃爍光般的感覺,那有的人就會覺得這有點亂,我覺得是看個人的解讀,因為我覺得每個人要的都不一樣。(待續..)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