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國人反思共產信仰 籲當局理性面對批評

人氣 2

【大紀元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採訪報導)今年是大紀元發表社論《九評共產黨》(簡稱《九評》)5週年,並由《九評》效應引發了退黨大潮,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民開始覺醒。中國作家、前吉林省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師盧雪松女士表示,1949年迄今,在中國大陸,共產主義使得中國的國民性遭到最徹底的改造,民族精神傳統也幾乎中絕。國人只有以理性的態度正視這種悲劇性的信仰變異和人性失落,才能開啟真正的精神回歸之路和社會重建之路。

2004年11月19日,大紀元時報出版了系列社論《九評》,並由《九評》效應引發了退黨大潮,迄今逾6,400 萬民眾已宣佈退出中共及其相關組織。

從自身經歷看《九評》

2005年,盧雪松因為向學生介紹林昭事蹟,被停課及被公安施以勞教懲罰。最後中共當局以所謂「傳播《九評》」的罪名將她非法「勞動教養」一年(所外執行)。

對於《九評》的傳播,盧雪松從自身的經歷談了她的看法。她說:「在我被校方和當局報復性地處罰的時候,我不僅未讀過《九評》,而且還不知如何突破網絡封鎖呢。但是,我的冤案也讓我成長。正是開放的互聯網,增加了我的見聞,開闊了我的視野。對於包括《九評》效應在內的自由世界的訊息,我漸漸瞭解,也有了自己的更清楚的判斷。」

「在我看來,『傳播《九評》』本不應當成為什麼罪名。在中國大陸,總有一些不該恐懼的事卻被莫名地染上恐怖的色彩,這對於在一個健康多元的社會中生存的人來說,恐怕真的難以理解,但對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人們來說,那無處不在的氣氛,就讓你不知不覺就遠離了一些話題,不管那話題有多重要,也要假裝那話題不存在。我以為,包括《九評》在內的種種自由訊息,是完全應當被執政者和社會成員接納和包容的。」

她認為,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保持足夠的開放,對批評意見有足夠的容忍,才可能擁有未來。只能加入而不能退出的組織顯然不是一個開放的組織。不允許別人去「評」的組織更不是一個懂得容忍的組織。這種封閉和自戀對於社會和它自身恰恰都是最危險和最可怕的。

盧雪松:應崇信古老敬神愛人的傳統

盧雪松說:「我不是無神論者。所以我特別注意古老的敬神愛人的傳統在現代世界的處境。在西方世界,社會對於古典信仰傳統有著基本的尊重。而共產主義的理論認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以外的自然只供人去索求和挑戰。共產主義否認宇宙中更高智慧的生命——神的存在,更否認所有古老教義中人必須敬天敬神的精神傳統。但這樣一來,人性就失去了根基,道德就成了一種沒有源頭的、可以被任意塑造的東西。」

「如果人類的道德已成無源之水,共產信仰只能將精神自由依附於所謂物質財富的滿足。共產主義信仰帶給人類的是一種將『人性惡』合理化的鬥爭哲學。人與自然、與他人都只有靠爭鬥去拼搶幸福。毛澤東的『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就是典型的這種信仰的產物。在這種思想浸染下的國人們大多已經忘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明恰恰是靠仁德賢讓才維持了長久的生命。」

精神傳統既已失落 惟有反思方能回歸

盧雪松表示,中共統治中國已60年,在所有共產黨國家中,中國的國民性被改造得最為徹底。「反右」和「文革」是其他國家都不曾有過的對民族精神傳統的大洗劫。然而,直到今天,執政者仍然拒絕對這兩場運動帶來的後果做深入的反思。這種悲劇性的信仰變異和人性失落,帶給全社會的傷痛都是極為沉重和巨大的。反思不是目的,但只有正視它,反思它,才可能去開啟真正的精神回歸之路和社會重建之路。

在市場化之前的極左路線30年,已經將傳統中國社會的倫理和精神傳統一掃而光,接下來所謂的市場經濟30年,就又將已經失去精神支撐的中國人帶入到急功近利、瘋狂掠奪的財富追求之中。走到今天,權錢交易已成為中國社會見怪不怪的現象。

在今日中國,權力的腐敗已達到嚴重威脅統治者自身地位和安全的地步。一個一直想通過掌控一切來實現堅固不摧的統治政權,卻面對著群體性事件此起彼伏、局勢幾乎失去控制的混亂結局。60年的訓練,有些人主動選擇了麻木和忽略,但是有理性的人就不能不對這一政治信仰做出深刻的反思。

莫以鬥爭思維打壓不同聲音

盧雪松認為,《九評》彙集了大量詳實的歷史資料,正面強調了古典中國優秀的精神價值和道德傳統。這當然是對共產信仰和以此理論立身的執政當局的一個嚴重挑戰。

「那麼,應該如何面對這一挑戰?將之冠以『搞政治』的大帽子,其實也仍是鬥爭思維的表現。那中國大陸統治者首先應該面對的不是外在的評判,它首先應該面對的是自己多年來所固守的封閉、狹隘和鬥爭對抗的陳舊思維模式。因為開放的心態是走近真實的基礎,而只有真實的才可能是長久的。」

「鬥爭思維的習慣是,一遇到異己就要拚個你死我活。其實在我看來,僅僅靠打壓不同的聲音來保護自己的地位,那只能是面對批評與挑戰最虛弱無力的一種回應方式。中國人講,從善如流。告別虛假,回歸真實,是內在理性的召喚。古人說:『遵天之道,執天之行。』」

以向善之心穿透無形「柏林牆」

對於《九評》對於大陸民眾產生了哪些影響,盧雪松表示,一部作品的傳播,在禁錮的環境之下,至少推動了思想的自由。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中國人的精神求索之脈從未斷絕。也總有人會為了良知、為了公義、為了民族、為了信仰,而在嚴厲的政治空氣之中,仍舊對共產信仰表達出不同的、甚或是反對的聲音。

今年是象徵共黨鐵幕的「柏林牆」倒塌20週年紀念日,欣喜若狂的東德人民在被自己國家囚禁28年後,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時,爭先恐後的奔向守候在另一邊的西德民眾懷中,喜極而泣。

盧雪松表示,如果說中國也有一座「柏林牆」的話,那麼它是無形的,它隔在了貧乏苦痛的社會現實與深厚璀璨的文明傳統之間。它隔斷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友善,隔斷了人性中本有的無私與勇氣。這雖是一面看不見的牆,但其實比現實的柏林牆要更厚、更硬,但是我也堅定地相信,只要天下還有公理在,再厚再硬的牆也擋不住人嚮往美好、良善的心靈。

「其實,政權的命運如何,並不是我關心的問題,世事總是瞬息萬變,亂局中孕育著回歸平衡的力量。或許不久的將來,真實便會從虛假與錯亂的喧囂中浮出水面。到那時,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包括所謂的共產黨員,也包括當政者個人的命運如何,才是令我深深憂慮著的事情。」

「我相信,海內外更多的智者和行者,應該與我有著相似的態度與憂慮。何以解憂?拿出勇氣,講出事實,並相信真正的善意一定會得到積極的回應。」

關於盧雪松

盧雪松現居吉林長春,係國際筆會獨立中文筆會會員。1996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後,進入吉林省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教。2001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職研究生班。個人研究興趣還包括中國上古文獻《詩經》及中國近現代史。2005年5月,盧雪松無故被所在學院剝奪授課權。其申辯文章被網友熱烈討論,中國知識界許多著名人士紛紛聲援,成為2005年文化熱點之一。同年9月,盧雪松被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勞動教養(所外執行)一年。2006年9月,被學院調至圖書館工作至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每日退黨團隊聲明精選(2009/11/22)
歐洲上千法輪功學員巴黎遊行 聲勢浩大
唐風:溫哥華Richmond 退黨點的小故事
李鼎:《九評》是世人認清中共的一本奇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