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微不至 營造良好的漢語教學環境

--訪平原中華文化中心李瓊英校長

標籤:

【大紀元11月27日訊】平原中文學校地處長島納蘇郡,於2000年創建,是長島地區第一所擁有自己校舍和教育設施的中文學校。十年寒暑春秋過去了,平原中文學校也成了如今的平原中華文化中心,有300多名學生。出於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熱愛,也出於對漢語教學的關心,我們特意走訪了文化中心的校長李瓊英女士。
  
李校長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她首先向我們介紹了中文學校在美國起步的過程。她說,對於絕大多數中國移民來說,都非常重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語言傳授給下一代。全美許多華文學校都是由這些有責任感和義務感的華人建立的。然而由於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的理念與美式的教學方法大相逕庭,許多學生來到週末中文學校時往往覺得無所適從,無法將課堂所學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因為對於把中文作為第二外語來學的美國華裔後代,學習方塊字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第二代和第三代華人,找一所適合他們學中文的學校就更難了。所以,為了讓海外華人能夠更好地傳承我們的文化和語言,如何調整我們的教學模式,營造一個更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就成了平原中華文化中心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了。
  
想教好學生,就必須有優秀的老師
  
在選擇和培養師資方面,平原中華文化中心有其獨特的做法。李校長說,辦好教學,就要有優秀的老師。文化中心從篩選、進修和提供自我發揮的空間這三個方面著手,對老師的篩選和錄用比較嚴格。中心給新老師一個月的實習期,這樣校方和老師彼此都有一個了解對方的機會。所以這裡的師資很穩定,95%的老師都一直留在這裡。
  
在暑假其間,中心會送老師們到僑委會及長島納蘇郡等美國主流社會參加2至3次的教學培訓,老師們從中了解到許多新的教學趨勢。比如去年SATII考試的內容涉及到一些不經常用的中文詞彙,如「電子郵件」、「光碟」 和「手機」等。因為在實際生活中,大家已經習慣說「e-mail」、「CD」和「cell phone」。那麼現在老師在上課時就要教這些詞彙的中文說法。
  
李校長還介紹說,中心要求老師一定要做教學大綱,對教學要有系統的規劃,並制定出目標,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拿一些東西來。課程設計著重實用性,中心給老師相當的時間和空間去備課。比如,每年9月份是棒球的賽季,那我們就設計中文課程來學習描述怎樣打棒球,講解隊員的設置和球隊的情況。中心也比較重視考試,因為考核的不單是學生,也是老師。所以需要老師分析每次考試的結果,總結經驗,並不斷改進。
  
想學有所成,就必須有恰當的方法
  
週末學校是日常教育的延伸,所以要了解美國主流的教育方式。一般學校對英語非母語的學生採用的教學方法就是雙語,所以要求老師用中文教學,同時結合英文做解釋和提示。
  
李校長介紹說,中心的雙語教學採用《僑委會兒童華語教材》。它每一課之間銜接很緊密,重疊的部分很多。因為縱觀美國的兒童早期語文教育,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所以這套教材有這樣的優點。中心還有電腦教室,選用IQChinese的打字工具軟件, 通過打字來學中文。因為有漢語拼音的四聲發音和圖像,而且是做遊戲的形式,所以學生注意力比較容易集中。老師把他們分成一個個小組一起玩,培養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團隊學習精神。
  
對幼稚班的教學中,中心的整個課堂設計也是參照主流社會的模式,課桌是圓弧型的,而不是前後排列的。老師可以和每個小朋友進行近距離的教學互動,老師也很少在黑板上寫字,而是用字卡等遊戲形式來教學。
  
李校長指出,中文教學只能借鑒其它語種的教學方式,而不能照搬,這是由於漢字方塊文字的獨特性及中文特有的很強的邏輯性所決定的。比如,中文說「你先走」,是嚴謹地按照事情發生的次序安排的字的先後。而同樣一句話,英文卻這麼說:「You(你) go(走) first(先)」。所以中心正在摸索著闖出一條自己的中文教學的路子來。為滿足來自大陸、台灣和當地華裔的不同需求,設有簡體字和正體字兩種不同的班級。
  
李校長還強調說,學中文,文字和文化是不能分隔的,要通過漢字來承傳中國的傳統和習俗。中心採用「實用中學習」的方法,讓中文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比如,李校長是這樣引導自己的孩子學中文的。孩子很喜歡吃珍珠奶茶和中餐,李校長就讓他們先講出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的中文名字,去中餐館學著自己點菜,再慢慢擴展到服裝等其它方面的中文詞彙和用法。就這樣從孩子喜歡的東西著手,去學習體驗中國文化習俗的內涵。同樣的方法也推及到學校的教學切入點和民俗文化課程設置上。在課程比例上,中心三分之二的課程教中文,三分之一教文化課,有功夫、舞蹈、唱歌、扯鈴、棋藝、國畫和美勞等等。我們正說著話,一個身板挺拔的男士走進了辦公室和李校長打招呼。李校長介紹說,他就是國際標準舞的老師,剛剛開課了。
  
提供良好環境 學生、家長各取所需

學習的環境很重要,李校長說,中心不僅在教孩子,也在教家長。這裡學生的家庭背景大致有這麼幾種:孩子是被西方人領養的、父母中有一方是華人的、父母都講方言的、父母雙方都不是華人但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所以中心專門設置了成人班,有中文成人班、國際標準舞班、瑜伽班和國畫班等。家長送孩子來,自己也可以在這兒選修。

中心還參考美國學校的學校-家庭一體制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學校週末兩天開放,各有上、下午的課時,這樣共有4塊課時安排,所以中心也相應地成立了4個家長會。校方主要負責教學,家長會負責組織各項活動,如中秋節、聖誕節、中國新年等的慶祝活動。
  
李校長說,中心一直努力給大家提供一個融洽的集教學和生活為一體的場所。我們這邊每週末有從法拉盛帶過來的新鮮麵包, 也提供一些冷凍食物訂購服務,這樣就為家長提供了方便,畢竟這邊去一次市區不太方便。
  
許多中文學校都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小的時候,比較容易聽從父母的安排來學中文,但孩子一旦大了,就很難留下來。對此,李校長笑著說,我們這裡自有一套辦法:讓這裡註冊的學生,滿14歲就可以當助教;滿16歲就可以當文化課的小老師。如有的孩子扯鈴功夫可真不一般,那麼就可以當扯鈴班的小老師。這樣一來,大孩子一邊在這裡學中文,一邊也可以參與教學。小孩子也會覺得很有「奔頭」, 所以中心就比較容易留住孩子。
  
在中心學習中文,對孩子進入大學後的學業很有幫助。李校長說,原來她一直有一個疑惑,為什麼中國人的孩子到了大學後學得很辛苦,而西方人的孩子卻很輕鬆,有很多時間參加各種俱樂部的活動。後來她發現是中西方的教學體制不同造成的。美國大學是學分制教學,就是每個課程有學分,學生選課考試合格後,就得到學分,學分累積到學校要求的點數後,學生就可以畢業了。西方人的學生很多在高中就選修大學課程了,或者到了大學後,會選擇一些自己比較擅長或有基礎的課程,這樣就能輕輕鬆鬆拿到學分。而中國大學生都傾向於選比較難的課程,那當然讀起來吃力了。所以,中心的學生其實在學中文的同時,也在幫助他們打好上大學的基礎,如果他們在大學選中文課的話,會輕而易舉地拿到A。
  
到過平原中華文化中心的人,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特色:學校到處都是中英文二種語言的標誌,中文是簡體和正體二種。如掛在大廳裡的油畫、廚房裡的冰箱、牆上的成語都是雙語標出來的,學生們在這個環境中隨時都在接觸著中文。
  
這些微小的細處透著敬業,透著用心。良好的漢語教學環境就是這樣點點滴滴、無微不至地營造出來的。李校長告訴我們,包括她本人,中心一共有4名行政管理人員,他們都是在星期三來學校處理一些行政事務,這樣到週末開課的時候, 就可以全天侯地與老師、家長和學生有更多的接觸溝通,發現問題及早解決。

本著學校成立之初「在海外推廣中文教育是每一個海外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的信念,李校長和她的同仁們就是這樣真真切切地履行著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字和文化的重任。


平原中華文化中心學生書畫作品展示一(攝於2009年6月平原中華文華中心結業典禮)

平原中華文化中心學生書畫作品展示一(攝於2009年6月平原中華文華中心結業典禮)


平原中華文化中心學生剪紙作品展示(攝於2009年6月平原中華文華中心結業典禮)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彭博勾勒教育改革新計劃
發不出留學獎學金?台教部:已撥付
政府補助立即充電  製造業最熱中教育訓練
台大考中心:學測逾14萬人報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