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貧困婦女集體賣血 「血船」十年載送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11月5日訊】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縣城的鄖縣單採血漿站﹐目前有固定供血漿者有6387名,他們大多是縣城週圍如孫家灣等山區農村女人。在血漿站,每次被采走600cc的血漿,能拿到160元的「營養費」和8元的路費。種地之外,這幾乎是她們唯一的賺錢辦法。血漿站成立10多年來,已經有近兩萬人「奉獻了自己寶貴的血漿」。

「不去怎麼辦?」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一條長約5米、定員35人的白色客船,終點是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縣城,起點則是縣城上游約30公里處的孫家灣。在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水上,它已整整航行了十年,村民稱其為「班船」。也有人會習慣稱這條船為「血船」。在6387固定供血漿者中,約有200人是坐「血船」來的。每個月,這些血漿的重量在3噸左右。

這3噸血漿,大約5000袋,一袋一袋從鄖縣各個角落彙集而來。

家住楊家溝村的46歲的劉開連知道,那個比「家裡鹽袋子還要大」的塑料袋,能夠裝滿「一斤二兩」的血漿。大約5年前,這袋血漿為劉開連換回了83元錢。那是她第一次獻血漿。她種完麥子的第二天,趁著黎明前的夜色,趕到孫家灣碼頭上了「血船」。往返10元錢的路費,船老闆老謝依照慣例,只收了她4元錢。這樣,從城裡回家時,劉開連帶回了79元,這相當於半畝薄地一季的收成。

2007年冬天,53歲的周文芬也加入了這個隊伍。那時候,一袋血漿已經可以換回120元營養費和8元路費。

周家原本不缺錢。不過那年夏天,三歲半的孫子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症。兩年下來,醫藥費花了近十萬元。為給孩子治病,丈夫老高賣掉了家裡的挖沙船,兒子小高賣掉了在縣城開的摩托車修理店。周文芬在家種地,偶爾靠「抽血」,拿回家100多塊錢。

8月18日,劉開連和周文芬再次前往血漿站。凌晨4點半,周文芬就起床了﹐要走1個多小時的山路。「再睡一會兒,就趕不上船了。」她一臉疲倦地嘟囔道。錯過了船,就意味著將少掙164塊錢。

「紮著怕痛,不扎又不得過日子。」

按照《單採血漿站管理辦法》規定,兩次採集血漿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14天。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向血漿站,站裡不得不為這些人排好時間表。

劉開連村子裡的人,被安排在週二。每隔一週的週二、週三和週四,老謝船上的乘客大都是直奔血漿站。也是在這6天裡,這條船被人稱作「血船」,而在縣城下游河段,還有一條類似的船。

周文芬的血管不好找,每次「抽血」都要扎三四次才能成功,常常痛得她直冒汗。去年冬天,在抽血過程中,她渾身顫抖,幸虧劉開連及時端過來一杯糖開水,這才讓她緩過勁來。但周文芬憂心的是自己兩年後就55歲了。按照規定,女性超過這個年齡就不能供血漿了,她得抓緊時間,尤其今年新年後,營養費上漲,一袋血漿可以換回168元。

據悉﹐鄖縣長期以來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南水北調中線的源頭庫區。早些年,江兩岸村莊裡的男人們,大多在船上挑沙,女人們在家操持家務和放牛養豬。後來有了挖沙機,錢越來越難掙了。

十堰市扶貧辦前主任曹芳明在一篇題為《當前農村致貧因素的調查與思考》的文章中提到,直到2004年,十堰市的縣市人均GDP只有3829元,這個數字還不到城區同一指標的1/7。與此同時,年人均純收入在668元以下的有38.16萬人,佔全國絕對貧困人口的1.5%。

也是在1998年,時任鄖縣衛生局副局長的李光成領頭,建立了鄖縣單採血漿站。當時,他在鄖縣城關鎮衛生院租了3間平房,買了6台采漿機,找了4個人工作。供血的營養費由物價局規定,每次80元。

根據鄖縣單採血漿站站長李光成的最新計算,血站的採血量從最早的每年1萬袋上升到現在的大約6萬袋,血漿站僅僅每年發給獻漿員的補貼費就達1000萬元。「按照人均2500元計算,就是個400人的企業,這在鄖縣也是很少見的。」他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的愛滋病與賣血行為
貧寒武漢大學生賣血為女友慶生
討歡心出奇招  賣血籌款慶生  結果未卜 
山西村民三次賣血後死亡 疑採血站違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