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論壇 中港台作家憂心華語創作環境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蕾劍橋市報道)第24屆中國文化研討會日前在哈佛舉行,主題為《島與大陸的對話─21世紀的華語文學》,邀請了兩岸三地著名的作家文人十多人主講。

著有《小畢的故事》等暢銷書的作家朱天文在討論中提到地區政治文化對文學創作、個人審美的影響。她分析不同政治文化區域人群對同一現象的不同反應。強調文學創作的個性化、自由度、美學價值,並闡述集體主義、高度集權對文學創作中人性、精神價值、創造性的抹殺。

香港作家董啟章通過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分析了香港人文社會環境對香港文學的影響,進而總結自己的創作風格,即把現代、歷史和未來,現實與虛幻相聯繫,從而擴大作品思想內涵的覆蓋面。

圓桌討論上,來自上海的訪問學者姜雲飛表達了對中國大陸惡化的人文環境,金錢至上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及其對文學創作的破壞深表擔憂。姜教授表示,自2000年後,特別是網絡媚俗文學的興起,使她對當代文學產生了失望,進而從一個積極的文學青年蛻變成一個麻木不仁者。

她指出當代中國文學失去了其精神價值內涵,置身其中的作家試圖抗爭世俗的影響,制度的高壓,意識形態的控制,但最終是無處可逃。她舉例自己的學生要投身詩歌創作所受到的來自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壓力,作為老師,她很心酸。

姜雲飛表示,由於中國大陸的惡劣的文學土壤,導致「80後作家」文人自身經歷、認識的局限性,這就注定了他們無法承擔社會精神導向的重任。而令她欣慰的是,海外老一輩的文化人正以不同的方式努力承擔起這個責任。

現場聽眾當中,有一位剛來美國、對當代中國網絡文化頗具研究的男士,他指出中國大陸的網絡文學是精神被掏空的娛樂文學,推崇膚淺、嘩眾取寵,迎合低級趣味。當局則有意地鼓勵,推動這種潮流,大家一起墮落,就顧不上關心社會嚴酷的現實。被腐蝕的心靈爆發不出深邃的思想和精神的火花,這也正是統治者樂於見到的,所以他勸大家不要對此抱太大的幻想。許多熱門的文化現象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炒作,都是利益驅動。他的見解得到許多人的認同與支持。

主持人黃萬盛在總結時強調,文學的主導及根本價值是對社會精神層面起到整體昇華的作用。一部內涵深刻的作品一定是作家全身心付出投入的結果。他以在場清華大學教授、著名作家格非為例,說他在完成一部作品後,自言整個人就像是被掏空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
中華語文慶新年
紐澤西七十餘位考生參加「華語文能力測驗」
數位華語師資培訓電腦班開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