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在氣候變化會議中立場仍分歧

標籤:

【大紀元12月12日訊】(美國之音2009年 12月 12日報導)正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化會議,星期五推出大會協議草案,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設定減排目標。不過美、中兩國對草案內容仍有不同意見,雙方代表在會議期間大打口水戰,希望能在各國領導人下週陸續抵達峰會前,找到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立足點。

爭論減排責任和金援窮國

世界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和中國,仍然在為對貧窮國家提供資金援助,以及減排責任的分擔和具體數字等問題上爭論不休。

哥本哈根協議的草案對發達國家2020年的減排目標提出從25%到45%的不同選項,但也為發展中國家設定了15%到30%的減排目標。

至於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資金和技術援助,草案中沒有明定金額的數字,只是要求發達國家在未來3年成立一個「快速啟動基金。」

美國至今仍未對援助資金的問題提出具體數字,但表明中國不應是美國資金援助的對象之一。此外,美國首席談判代表斯特恩表示,在未來的20年間,溫室氣體的排放有一半將來自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龍頭且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應為減排承擔更多責任。

中國方面則認為,美國承諾以2005年的17%作為2020年減排目標太低,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化國家有責任為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付出更多。中國也反對為發展中國家訂出具體的減排目標和數字。

中國副外長何亞非指責斯特恩的說法「缺乏常識」,中國和非洲貧窮國家一樣,也是西方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的長期受害者。

出錢協助窮國減排?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宏對美國之音說,美國和中國,都沒有具體承諾要為貧窮國家作出資金貢獻。

「美國政府過去一貫立場就是不能出錢,出一個共同基金,中國政府也從來沒有承諾過,但是因為這是世界上一些特別窮的國家提出要求,美國的立場是拒絕,但是中國是否會採取同樣立場我是懷疑的。中國不一定會同意,但是可能中國的反應會比美國較為間接,表達的更婉轉。」

時殷宏說,各國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自然會對氣候變化的協議內容有爭辯,但從大方向來看,這個會議已經為全球減排目標作出貢獻。

「我覺得還是有進步的。哥本哈根大會已經邁進了。比如說,沒有這個大會,中國至少不會在今年許諾單位GDP的排放減少,2020年要比2005年減少40%到45%, 這也可以說是國際推動,國際壓力的結果。」

口水戰為營造對己方有利條件

分析人士認為,氣候變化會議的核心問題在於金錢和公平。而美中兩國的口水戰,一方面也是為各國領導人下星期要簽署的最後協議營造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至於要會議取得一個有意義的成果,還有賴於雙方領導人展現政治意願。

在美中兩國言詞交鋒之際,歐盟也在星期五達成一致立場,具體承諾將在未來3年,以105億美元的資金協助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歐盟首腦欲為氣候變化提供實質性金援
梁啟源:台灣能源便宜 溫氣排放惡化
美國參議員提出全球暖化新議案
葡萄酒桶變音響  港貿發局與北科大合作研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