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ECFA座談 兩岸互信與台灣邊緣化論據引質疑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29日電)ECFA官辦座談會今天登場。持保留態度者提出中國大陸飛彈瞄準台灣、兩岸互信薄弱、「台灣遭邊緣化」說法缺乏立論依據等質疑,但也表示若對岸釋善意,相關質疑有解,將予支持。

前行政院副院長、台灣智庫董事吳榮義表示,與中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將導致台灣進一步依賴中國,致成為「一中市場」的疑慮。目前兩岸經貿關係已經夠密切了,若再進一步,將喪失自主性。

吳榮義強調,在互信、互利、對等的基礎上才能談合作,中國飛彈目前仍瞄準台灣,「我們怎麼談合作」?他認為兩岸互信基礎薄弱,不應該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對此,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兩岸未來將秉持對等、尊嚴、公平的原則洽談ECFA,台灣絕不會自我矮化。

吳榮義說,如果中國可如尹啟銘所說的釋出善意,對台灣採取對等、尊嚴立場,並讓台灣同時以「東協加七」模式參與區域整合,「我是不反對(兩岸洽簽ECFA)」。

對於政府擔憂台灣將因未參與東亞區域整合而遭邊緣化,前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常任代表顏慶章批評,這種說法沒有立論依據、結論下得太快。他同意相關研究具有急迫性,但他認為是否洽簽ECFA的決策並不具急迫性。

顏慶章說,絕大多數貨品在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優惠差額(Preferential Margins)」,均小於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盟的「優惠差額」,台灣並未參與後兩項區域整合,長年來無法享受其優惠差額,也未因此邊緣化;為什麼現在面臨優惠差額偏小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台灣就會邊緣化?

顏慶章同時提出「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與台灣經濟策略的辨正」書面說明,提出「台灣出口貨品適用東協加三進口稅率的實情為何?」、「東協貨品貿易『優惠差額』利用率的實情為何?」兩大疑問。

他認為,在台灣前百大出口值產品中,輸往東協加三國家被課關稅稅率已屬零稅率或極低稅率的項數比重甚高,顯示台灣所面臨貿易歧視效果極微小。

另外,進口產品要享受優惠差額,需具備原產地證明文件,相關程序將增加成本。若優惠差額微小,享受減稅利益將如「雞肋」,進口業者可能放棄優惠而依一般方式繳稅進口,造成利用率偏低。

顏慶章質疑,若然,何來東協自由貿易區對台灣出口貨品造成貿易歧視效果之說?如果政府能對其書面質疑做出解答,他願意參加ECFA宣導團。

顏慶章表示,政府將兩岸經貿整合視為台灣掙脫金融海嘯的唯一抉擇,一再宣示其迫切性與必要性,但相關做法不僅無助凝聚國內共識,更將自我弱化談判籌碼。他認為將ECFA視為台灣唯一出路的說法,欠缺論據思維,若真有此需要,也是緩不濟急的處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