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今年戛納:有華人身影少中國元素

人氣 1
標籤: ,

  東方網5月20日消息:華語電影人在戛納電影節歷來戰績可觀,金棕櫚、影帝、影后及單項獎均有斬獲。今年的戛納電影節本週內閉幕,除了風格沉悶的蔡明亮之外,李安、婁燁、杜琪峰奉上的競賽片都逐一亮相,眾多影評人提前檢閱,但評價不高,婁燁的電影更是墊底。

  戛納「預賽」

  婁燁參賽片墊底

  本屆戛納電影節,場內,舒淇等評委坐鎮,決定金棕櫚歸屬;場外,影展場刊《Screen》雜誌,邀請10位影評人在正式競賽單元每部影片放映後打分,最高分為4分,最低分為0分,取平均分作為最終得分。雖然官方與民間評價多有出入,但依然可以當作是「預賽」成績。除蔡明亮尚未露《臉》之外,已經露面的三部華語片「預試」成績不佳,戛納正式比賽更添險阻。

  婁燁《春風沉醉的晚上》:1.6分。評價一度處於倒數第二。該片放映完畢連一點掌聲都沒有得到,這恐怕也是本屆戛納電影節的特例。影評人稱,影片過分展示性愛,是「站不住腳的詩意」。

  李安《製造伍德斯托克》:2.0分。影片對白幽默,戛納試映會場笑聲不絕,但這只是一部非大師級水準的輕鬆小品。影評人普遍認為該片並無致命缺點,核心主題太簡單,雖以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為主題,但只是為電影提供了時代背景,並沒涉及任何樂隊和音樂。重點全放在男主角艾略特的成長史及「出櫃」經過,也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上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頹廢生活。電影試圖去描述一個音樂節,但卻沒有深入到音樂節的本質。

  杜琪峰《復仇》:2.1分。杜琪峰一貫的風格化鏡頭和幽默感獲得讚賞,但在黑幫題材《復仇》中沒有表現出《大事件》和《PTU》裡的創造力。影評人認為,該片缺少驚喜,故事經不起推敲,角色臉譜化嚴重,英文台詞說得呆板。為吸引法國觀眾而出現的演員約翰尼.哈里戴也演技生硬,他和黃秋生、林家棟、林雪在片中生死之交的情誼難以觸動觀眾。

  題材變窄

  靠敏感題材博眼球

  記者發現,今年參加戛納電影節的華語影人作品,看似很強大,實則離我們很遠,因為這些影片都與純正華語題材沒有多少關係。李安的《製造伍德斯托克》從題材到演員流淌著美國血液,《復仇》不僅有法國的投資,還有法國大明星參演,用中、英、法三種語言演繹。蔡明亮的《臉》是拉來法國人的錢拍法國的文化標誌盧浮宮。婁燁《春風沉醉的晚上》藉助法國資金拍攝,看似中國題材,但這個聚焦於私密關係的故事抽離出來放在其他地方也沒什麼不同。而且影片具有濃郁的法國腔調,那些對親暱身體關係的聚焦似乎也專為法國人所打造。這些也許就是本次戛納電影節華語片入圍數量創歷史最高的原因。

  「這不僅僅是雷同,而是跟風。」一位網友發帖說,「眾多華語導演拿起導筒,靠敏感題材博眼球,都走小眾路線,可以說這還是李安《斷背山》後的追風,應該反思。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題材會越來越窄。」一位影評人寫博客說,《春風沉醉的晚上》整部影片電影思維的陳舊、表達的粗糙和矯揉造作令人倍感無趣,完全不用考慮國內市場。

  放棄內地

  專給電影節拍的

  競賽片中有華人身影卻少中國元素,也是此次華語軍團的最大特點。同時,除《復仇》之外,其他三部影片都涉及「同性戀」題材。記者採訪導演路學長,他對此現象分析:「可以說這類電影就是瞄準電影節的口味在拍,它們基本沒有機會在主流院線上映。電影節和市場基本是兩個標準,這類題材往往就是專門拍給電影節看的,然後通過電影節,賣點海外版權而已。」

  的確,記者瞭解到,包括杜琪峰的《復仇》、婁燁的《春風沉醉的晚上》、李安的《製造伍德斯托克》、蔡明亮的《臉》,都因為題材關係,基本不會在中國內地上映,這些影片完全是面向海外市場的。

  杜琪峰不再強求內地市場,堅定了立足香港本土、依靠影展爭取海外市場的路線。婁燁乾脆在「地下」我行我素,拍敏感題材可以,但一定要進步。婁燁對城市質感的把握與他之前的《蘇州河》、《紫蝴蝶》的水準相距甚遠,沒有進步。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作者:唐愛明 選稿:實習生 馬鳳蓮

相關新聞
李湘否認復出主持 稱首要任務是生健康寶寶
《狄仁傑》神秘D字亮相戛納 打造中國超級英雄
竇唯為新片李米的猜想配樂 周迅翻唱窗外
黃子佼連開新節目  原來身邊有個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