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報業的明天 卓新論壇學者專家提建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6日電)台灣報業的未來發展如何?多位專家學者今天在卓新論壇指出,報紙要維持專業並積極面對挑戰,尋找最適經濟規模,同時增加管理效能,建立良好媒體環境,不要持續惡性競爭。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及中央通訊社主辦的「卓新論壇─媒體大未來系列」,第一場論壇以「台灣報業的明天─報紙的重新自我定位與『公共報業』概念」為題,下午邀請新聞媒體專家學者座談。

論壇由卓新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主持,中央社董事長黃肇松、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胡元輝、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張寶芳、中國時報副社長黃清龍、聯合晚報社長項國寧、奇摩媒體事業部媒體資訊總監李怡志及數位出版顧問那福忠等人與會。

張寶芳表示,網路顛覆傳統報業的企業模式,但是不變的是新聞的專業、公正、客觀,新聞內容已以不同型態的媒介出現,並可提供客製化服務;報業應該從事更多連結通訊、電腦軟硬體、內容的研發工作。

對於報紙的未來,林意玲指出,報紙應該走極簡閱讀、深度報導路線,最好能輕薄短小、廣告少、可留存,最適合的經濟規模是5大張內,發行量5萬至15萬份。

項國寧表示,報紙已面臨危機必須要轉型,傳統報紙主要收入靠發行廣告,但報紙閱報率及廣告卻逐年下滑,報紙所面臨的環境及讀者與過去不同,內容必須做調整因應;面對手機、網路,報紙需積極面對挑戰。

胡元輝認為,報業面臨很大的衝擊,除新傳播工具、經濟風暴外,也與大眾對媒體信任度下降有關;他表示,應可藉由廣義的公共媒體,藉以改變台灣的媒體,如果中央通訊社能成為標準公共媒體,在中央社的協助下,將讓小型社區公共媒體成為可能。

黃肇松表示,台灣不能容許沒有優質的報紙存在,報紙要自救最好的方法是要先體認環境,報紙應建立維持生存永續經營的規則,不要持續惡性競爭。

黃肇松說,政府幫助媒體的經營可維持廣義的媒體競爭秩序,諸如提供稅收優惠等。他也說,台灣原本就有的公共媒體,包括央廣、公共電視、中央通訊社等,應讓他們各自好好發展。

黃清龍表示,發生較大經營變化及結束營業的報紙,共同點是管理效益不良,報紙市場萎縮明顯,勢必不能單靠發行及廣告,媒體要增加管理效能,增加產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