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生產 專書扮要角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17日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表示,根據分析,專書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生產中扮演重要角色,且重要性呈現穩定趨勢,盼學者投入專書寫作。

國科會指出,近年來,學術機構多以期刊論文篇數、影響係數等計量的摘要指標作為學術評鑑標準,但這是否影響學者投入專書寫作意願、專書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生產活動中的定位是否變化,以及如何透過評鑑制度設計鼓勵專書寫作等問題,值得關注。

國科會表示,國科會專書寫作計畫以「台灣人文學引文索引資料庫」、「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收錄的近 4萬篇論文及超過70萬筆引用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專書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生產扮演重要角色,且其重要性呈現穩定趨勢。

分析結果指出,在社會科學學門知識生產活動中,至少 3成知識來源為專書,而在人文學門中,專書占文獻的比重超過 5成。

分析結果顯示,專書在社會人文學科知識生產所占比重維持長期穩定的結構,並沒有因期刊數量增加或評鑑制度改變而遭擠壓。

根據分析,專書在不同學門所占比重不一,經濟學門比重約1成6,哲學學門占近7成,主因學門性質以及引用文獻習慣、學門內規範而異。

此外,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累積在專書中,專書的影響力較長,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展現影響力。

分析結果指出,在人文學門中,引用文獻的平均間隔年數約15年,其中以歷史學門文獻間隔年數最長;社科學門文獻間隔年數較人文學門短,但平均也在10年以上;專書的引用集中在少數學術聲望甚高的資深學者。

分析並指出,從引用文獻出版地區來看,社會科學學門英文與中文專書維持在6比4的穩定比例;人文學門的中文專書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加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地區出版的專書快速增加。

國科會表示,專書不僅是學術傳承層面,也是國家思想的建立,為鼓勵學者投入專書寫作,國科會及大學學術機構推動相關措施,例如,鼓勵專書出版、建立專書審查制度及建置引文計量指標資料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