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中國族裔糾紛源自「勞務項目」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16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唐琪薇報導)「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中國漢維之間的族裔糾紛,源自中國政府過去幾年在新疆地區施行招募民工的「勞務輸出」計劃。

「華盛頓郵報」星期三發表一篇名為「中國族裔糾紛源自勞務項目」的文章,稱中國政府推出的勞務輸出計劃,固然受到了很多新疆民眾的歡迎,但也使一部分不願意去內地打工的新疆人勉為其難。在廣東韶關的一名新疆女工的哥哥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表示,他妹妹本來不想去韶關打工,但迫於要交2千元人民幣罰款的壓力,只能背井離鄉。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表示,中國政府出台這樣一個勞務輸出計劃,初衷也許是好的,但具體實施到某些地方卻變成了強行攤派。夏教授說,這只能說是中國上層的精英在自飲苦酒。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這個苦酒是他自己釀造的。中國它在整個的幹部選拔系統它根本就不允許民主選舉制產生。所以,地方的官員呢,只是看上面領導人的眼色行事。為了顯示他的政績,他就一定要說『我現在已經把幾百戶的新疆的農民交換到沿海城市接受現代化的熏陶』。完全用官僚主義的方式去完成他的官僚主義的分派的名額。」

據報導,中國政府於2002年出台勞務輸出政策,以提高新疆落後地區農民收入,促進民族融合與溝通。而「韶關事件」中和漢族員工發生衝突的新疆籍派遣員工,就是來自新疆的「勞務輸出示範縣」之一疏附縣。總部在紐約的中國勞工觀察負責人李強告訴本台記者, 該政策出台以來,已經有將近150萬名新疆員工被輸往內地。李強說,中國勞工觀察專門對43個在沿海地區打工的維族工人進行過訪談,結果發現新疆員工在內 地的待遇其實比漢族民工要好。

「他們對新疆工人是要提供文化教育的。學漢語通常是免費提供的。然後他們還有一個帶隊幹部,幫助他們跟當地進行交流。」

事實上,一些漢族員工也認為中國政府在待遇上偏袒維族員工。李強表示,儘管如此,很多新疆籍的工人還是不願意留在內地,想要回去。

「總體來講的話,工人對工廠的情況是不滿意的,大概69%是想回去。但是沒有說是被強迫的,回去的原因是因為伙食,還有文化背景的不同,還有他們不能夠適應工作的強度。」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表示,對很多具有強烈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現代化。夏明說,中國政府試圖以推土機的方式將西藏、新疆等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整合起來,要他們跟上中國的現代步伐,其實是對這些民族宗教信仰的一種傷害。

「它就是一種叫『逼民致富』,也就是物質上的富,它沒有考慮到精神上的富。精神現代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我們的人生不是由我們個人可以完全能夠把它控制住的。共產主義信仰它是唯物主義的信仰,那麼,這兩個就發生了根本的衝突。那麼另外一個呢,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它不允許獨立的宗教信仰空間存在。因為這個空間的話,就會對抗它的極權專制的政府行為。那麼,另外一個最根本的就在於,如果認同一個神靈作為許多世界的合法性的源泉以後,顯然,中國共產黨的政權的許多合法性也就會得到挑戰。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共產黨總是要把它置身於神和它的信徒之間。」

據報導,「7.5事件」後,新疆有關領導強調,國家鼓勵較發達地區向新疆招工的政策不會改變。但是,中國勞工觀察負責人李強告訴本台記者,他不認為這一政策還能推廣下去,因為現在很多沿海企業都表示不會再接受新疆籍的員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人:對新疆7.5事件的一些看法
北京警告律師們遠離新疆7.5事件相關案子
旅美新疆籍人士:中國必須反思其民族政策
封口費案判決後 川普一天內籌集5280萬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