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朱立倫:全球金融危機是台灣的轉機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23日專電)桃園縣長朱立倫今天在華府表示,70年代的石油危機和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都為台灣產業帶來轉型機會。這次全球金融海嘯對台灣而言,未嘗不是另一次轉機。

朱立倫是應邀在美國國際領導基金會(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Foundation)及亞洲美國人企業組織聯盟(Coalition of Asian AmericanBusiness Organizations)共同舉辦的「2009年企業與領導會議」上,發表專題演說時,作了以上表示。

朱立倫說,如果大家把當前的全球金融海嘯認為是危機,那的確令人非常挫折沮喪;但若把它看成是一個機會,則又令人覺得希望無窮。

他說,70年代發生石油危機,台灣成功轉型為科技島;90年代的亞洲爆發金融風暴,台灣不但順利渡過,而且成功地創造了「兩兆雙星」產業。

這次世紀金融海嘯來勢洶洶,全球哀鴻遍野。但剛好台灣發生二度政黨輪替,兩岸關係解凍,危機頓時變成轉機。

他說,過去兩岸的經濟形態是單向投資,未來將是雙向投資。兩岸經濟合作,帶來的將是大陸、台灣、外商三贏的局面。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即使有人想反對也反對不了。

朱立倫指出,為了因應金融危機,馬英九總統推出「愛台12項建設」,刺激台灣經濟復甦,其中一項旗艦計畫,就是桃園航空城計畫。

他說,大陸崛起後,外商紛紛到亞洲來投資,但過去很少人會考慮以台灣為基地,道理很簡單,因為兩岸不通。現在兩岸已實現直航,再過一陣子如果兩岸再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等於是簽了自由貿易協定,許多外商自然就會選擇台灣。而桃園航空城自然就成為東亞最理想的轉運中心。

他舉美國的波音公司(Boeing)及法國的空中巴士(Airbus)為例,亞洲地區那麼多國家的航空公司使用他們的飛機,他們必須在亞洲建立一個維修服務中心。過去他們根本不考慮台灣,因為台灣受困於政治問題,經濟遭到邊緣化。兩岸通航後,外商的顧慮已經消失,台灣便成為他們的選項之一。

朱立倫說,台灣對岸的福建、江西、浙江南部和廣東北部,這一億人口的地區,本身沒有轉運中心,過去貨物出口,必須送到上海、香港、乃至於北京轉運。兩岸直航後,桃園便變成他們的最佳轉運點。

例如,從廈門只需飛一個小時就到桃園,然後就可以轉運到美國。香港、上海或北京雖然航程也不遠,但那裡都太滿了,有了桃園,他們就不會考慮飛香港、上海或北京。

他認為,未來假以時日,甚至安徽、湖南、湖北都可能納入台灣轉運中心的腹地。

朱立倫在演講結束接受現場提問時,一位聽眾請他評估未來10年到20年的兩岸政經關係前景。他機智地回答說:「很簡單,經濟關係會越來越密切,政治關係會越來越平穩」,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被問到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的同時,中國卻繼續在台海對岸展開軍事部署,威脅台灣安全,他是否預期隨著關係繼續改善,中國有一天終會撤除軍事部署時,朱立倫說,其實海峽兩岸的情況很類似。

他指出,儘管台灣大部份民眾支持兩岸改善關係,但是台灣內部還是有反對力量。大陸也是一樣,儘管中央定調兩岸和解,但是還是有所謂的強硬派。

他說,未來政治關係的發展要靠雙方智慧。可以確定的是政治要像經濟那樣熱絡,短期內不會出現。

問及歐盟模式是否可以套用在兩岸關係時,朱立倫說,歷史上各種統合模式,都不一定能夠套用在兩岸,因為兩岸的情況太特殊。未來兩岸關係如何發展,全看兩岸的智慧。(本文附有照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