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嘲諷韓國語言「大雜燴」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圍繞北韓飛彈的「口水戰」尚未平息,平壤方面又開始嘲笑起「首爾話」的語言特點。北韓媒體《統一新報》日前撰文表示,韓國語言「混雜著外來語與各種混亂語言,使得民族語言的純潔性因此逐漸消失」。

文章稱,南韓人說話時混用英語、日語等各國詞彙,出版物和廣告裡充斥著外來語、和連詞典裡都找不到的語言。

南北韓語言的不同風格

在韓國工作、生活的朝鮮族人士普遍認為,韓國語禮貌用語多,並且語氣平緩柔和,讓人聽了感覺非常舒服,而朝鮮族及北韓語言就顯得剛烈、並且有點太土氣。

生活在韓國的漢族人對韓國語的評價更有意思,公共場所習慣於粗聲大嗓的漢族人認為,韓國人除了吵架外,哪怕是男子講話,大部份也是輕聲細語的發聲,不少漢族人認為韓國人「娘娘腔」,實則不然,這是韓國人養成的一種習慣性的禮節、修養。

學好韓語並非易事

據美國議會所屬的「政府審計總署」(GAO)此前向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提出的有關「美國國務院外語績效評估」(音)報告中指出,國務院將派遣到全世界工作的2832名外語任職者,正在使用的69種外語分為「世界語言」、「高難度語言」、「超高難度語言」以及「其他語言」等四類語言。韓國語排在漢語之後,被選為「超高難度語言」。

據發現,在韓國長期生活的外來人口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儘管在韓國生活了長達數年時間,但是不能熟練駕馭韓國語的外籍人士占很大比例。來自山東的趙先生來韓四年之久,講的韓國話還是帶有山東味兒,他評價韓國語的語音特點:中國的咬舌子(口吃)喝醉了酒以後,說出來的話跟韓國語一個味兒。比如「1」的發音是「易兒!」,「2」的發音是「易!」。

韓半島語言的變遷

據史料記載,最初的韓語字母是15世紀朝鮮王朝(1392一1910)第四代君主世宗國王(1418-1450在位)倡導下,由一批學者創造的,並日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韓文語種,此後朝鮮半島開始了漢、韓文字並用的歷史。隨著朝代的變遷,如今的韓國語中攙雜的外來語越來越多,其中大部份來自中文、英文、日文等。(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白宮:威懾中俄 必要時美會增加戰略核武部署
臨時碼頭已修復 美軍將恢復向加沙的人道救援
分析:中歐即將邁向貿易戰?
歐洲議會選舉開跑 出口民調顯示荷蘭競爭激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