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索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6-7)

意識反作用於意識

無神論者與有神論者爭論時,常質問有神論者說,你說有上帝,你證明出我看,祂在哪裡?祂長得如何?這就是康德四大悖論所說理性無法信任的負荷。

我們看到,這個「理性」雖然依照事物的「條理」、概念去進行思考--推理、判斷,但由於加工意識有其再生性,理性又在再生性意識上來完成其理念、概念,這就很難做到完全的「理性」。我將「理性」意識概括為「創造性意識」,是想將一些不是很理性的再生意識囊括進去。

我們再以唯物辯證法對理性的說法為例,對這個創造性意識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唯物辯證法說「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但對於「理性的錯誤」既無明確的闡述。人為什麼在對一個事物進行推理、判斷後,得出的不是真理,而是謬誤呢?如果是謬誤,那麼這個「理性」就抓不住事物的本質,就不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我們以此一「謬誤」來對物質與意識進行辯證,我們就會看到:真理就是意識與物質相吻合,意識反映了物質的本質,按唯物論的說法即觀念(理論)與實踐相符,謬誤則反之。如此我們就看到:真理的顯現,就是意識與物質兩相平行的結果。兩者如水交溶,彼此是一樣的。但謬誤就不同了,肯定是意識的因素過多,沒有按物質的「理性」來作推理、判斷。

我們不管它是感覺直觀時所造成的假象所引致的錯誤判斷,還是在加工連結時概念的遺漏所形成。總之,在這一錯誤推理、判斷的認識過程中,很明顯意識的比重是大於物質的本質的。錯誤是意識的錯誤,物質是不會發生錯誤的,它的客觀性在那裡。固我們說,此時此刻的謬誤,完全是意識所造成的,是意識決定物質,而不是物質決定意識。也許唯物辯證者會反駁說,「這正是反映出是物質決定意識,因為你不按物質的理性去意識,你就出錯了,這思維(意識)最終還是要由物質所決定。」

意識是否最終由物質所決定?康德的四大悖論就使我們無法辯論下去,就康德的「物自體不可知」論來說,不可能求出絕對的真理,真理與謬誤永遠伴隨著人類世界而存在。這就是說,在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過程中,並非物質一直決定著意識,而是有時意識也在決定著物質。就真理認識來說,也是意識反影了物質的真像,意識與對象產生了吻合。

叔本華認為「謬誤作為理性的矇蔽,與真理相對;假象作為悟性的矇蔽,與實在相對。」(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9月第1版,30頁)他並指出,「謬誤總是由理性來的,也就是理性在真正的思維中按因果律所有的形式,最大多數也可以是按因果律造成的。」(引自同上書56頁)。

以叔本華的說法,悟性意識是由實在(物質)決定的,而創造性意識(理性)則是在前意識(悟性)的基礎上得來的。我們看到,這個理性,並不是很有道理的,它不過是根據人用意識創造出的邏輯形式推理、判斷出來的。說到底,它也是意識再生意識的東西。

此外,意識的再生有其意向性。依據胡塞爾現象學「意識的意向性」觀點,意識是有意向的,是有所指的。他不單與現象(唯物主義的物質)有關,與情感、意志、興趣以及經驗都有關。這就使得意識再生意識的複雜性、多樣性和廣泛性。因此,我用這四種形態概括之,把所有意識的出現都包羅進去,以便對意識的再生作進一步的分析。(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