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師踴躍參加民俗培訓

標籤:

【大紀元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凡迪美國加州舊金山地區桑尼維爾市報導)由中華民國僑委會主辦的連續四天的「2009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9月15日在桑尼維爾市金山灣區僑教中心開始了首天的培訓﹐執行單位慧智文教基金會同時還邀請臺灣民俗體育和民族舞蹈老師執教體育和舞蹈。

有六十多位老師參加此培訓﹐參加者有的是中文學校校長,有的是長期從事中文教育的精英教師,也有的老師是從周邊州特地趕來參加的。

南灣文教中心主任黃公弼介紹,他很高興看到在舊金山地區推廣中華文化。往年僑委會每年派有專長的民俗文化老師到海外巡迴,深受歡迎,但海外一直覺得師資力量不夠。

他介紹說,今年是第一次在海外推廣民俗文化培訓工作。從五月份起已先後在美國九個城市舉辦,灣區是壓軸的城市,報名人數遠遠超過許可人數。這次培訓由慧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等多位從事民俗文化經驗豐富的老師規劃。參加培訓的老師將會從中受益。

南灣文教中心副主任歐宏偉表示,舉辦這培訓班目的是把中華文化與僑居國分享。這些參與培訓老師將在中文學校和夏令營中更廣的傳播中華文化。

有機的結合創造和創意模式

慧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介紹﹐這次培訓需二十四小時﹑共四天完成,內容分四部分,有關於學校或夏令營的規劃;民俗體育部分是舞獅和國術隊列;傳統工藝部分部分有彩繪葫蘆﹑兒童茶藝﹑中秋節慶;民族舞蹈部分教金環舞和太平鼓無。這次推廣重在介紹基礎文化部分。

賴美智認為﹐通過這樣專門的演習,使中文老師除了教華文以外,更能廣泛的教授中華文化。同樣會使更多主流人士認同中華文化。她表示文化傳導部分需要更多的創造和創意。通過演習營,有機的結合這兩种模式,使大家學到好的歸納和規劃。聽課老師被賴美智授課活潑和幽默深深吸引,教室裏不停的傳出笑聲。

賴美智表示﹐這是她第一次以文化方式教授這樣培訓﹐所設計的課程都曾經被其他人實踐過的﹐只有行政部分是她個人工作經驗的一部分。

授課與傳統工藝結合

文化種子培訓授課老師之一的林碧玲老師具有七年教授傳統工藝的經驗。她在介紹傳統工藝部分先教授葫蘆的製作。她說葫蘆在中國人眼裏代表多子多孫,吉祥之意,也容易製作。做好的葫蘆放家裏又很美。

林碧玲介紹老師們在講關於葫蘆課時,可先教文化部分,例如成語﹑諺語﹑傳說與中國人的關係﹑它的種類﹑在生活上如何應用等,然後在親身試驗去做,並且在製作過程中如何展現藝術上的風貌。當然每次不能教一樣的內容,今年教葫蘆製作,明年如果又涉及到此內容就換新課題,如去踩葫蘆等。

林碧玲還說,她在教課時會帶進一樣中國文化的內容放進去。例如介紹端午節時,介紹香包來歷和如何製作。◇
(http://www.dajiyuan.com)


老師們在給葫蘆上色,一般要經過2次上色。(攝影 劉凡迪/大紀元)


老師們設計的葫蘆。(攝影 劉凡迪/大紀元)

相關新聞
話說京城:四合院的大門
七旬教師巧手撕紙再現「七夕相會」
民俗文化培訓 教師揮汗學成
2009年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第2梯次開始報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