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話說京城:「北方的水鄉」什剎海

「柳塘蓮蒲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這是清代李靜山讚譽北京什剎海夏季風情的一首詩。帝都北京曾是北方難得的水城,昆明湖、北海等都是美麗的水景,但這些地方在歷史上都屬於帝王所有,只有位於北京城西北隅的什剎海是一塊屬於平民的水景,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什剎海開鑿於元代,因為蒙古人把有水的地方叫作海,加之周圍寺廟林立,故名「什剎海」。在元代,什剎海是繁忙的水運碼頭,江南的物產,經京杭大運河運到京城,終點就是什剎海。當年碼頭上,來往船隻川流不息、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熱鬧繁華。明代擴建京城,水運碼頭改在了九城之外,什剎海水運碼頭的地位也從此衰落,但其悠久的歷史卻一直為後人稱道。

什剎海因水而秀美,共有三片水域,銀錠橋以東為前海,銀錠橋以西為後海,德勝橋以西為西海(積水潭),為一條自西北斜向東南的狹長水面。三湖一水相通,水域寬闊,周圍王府環繞,園林密佈。銀錠橋是位於後海與前海之間,煙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而得名。站立橋頭可飽覽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之美稱。

什剎海風景十分秀麗,春天兩岸垂柳依依、隨風曼舞,碧綠的湖水緩緩流動;夏天,湖中盛開著朵朵粉色的荷花,被碧綠的荷葉映襯著,湖面波光瀲灩、遊船點點;冬日的雪後,湖面一片白茫茫,四周既然無聲,彷彿置身另一個世界。

由於歷史的悠久,什剎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年,元代水利專家郭守敬受命治水,以解決運河北端終點問題。在經歷了兩次失敗之後,花甲之年的郭守敬並不放棄,再次動工,歷時一載,疏引白浮泉水入城,匯流積水潭,開鑿通惠河直達通州,使得京杭大運河南至杭州,北至西海(積水潭),既解決元大都水問題,又可使漕糧貨物運抵京都。

歷史上在什剎海曾建有30多座王府和寺廟,現存如恭王府花園、醇王府、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等10餘座。清代這裡是旗人的居住地,銀錠橋北岸的煙袋斜街是一條百年小巷,兩側的老房子散發著濃濃的京味和歷史的無窮韻味,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有著京城傳統生活習慣和寬容、平和的心態。

什剎海是京城中一處充滿老北京文化的地方,湖中碧水悠悠、岸上綠柳輕拂之間,灰磚黛瓦的古民居內以及人們在這裡提著鳥籠、布著棋局的悠閒之中,處處透出一種從容不迫且氣度不凡的韻味,讓人為之陶醉,去探尋什剎海的悠久歷史和濃郁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