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在世界癌症日(World Cancer Day)前夕表示,透過生活型態改變,可避免逾30%的癌症。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批准治療常見皮膚癌--基底細胞癌的一種新藥,基底細胞癌鮮少致命,但如果不治療就可能擴散。
癌症是各種惡性腫瘤的統稱,是當今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至今令各國醫學專家們感到力不從心。然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報告顯示,近年來,挪威在治療癌症方面成績斐然,領軍世界各國。
(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為什麼繳了健保費卻没有藥可用呢?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表示,早上又有一位病患問他,而他的答覆是:「你運氣不好,長了不常見的病。」健保在癌症方面有明顯的缺失,這也是謝瑞坤20日下午向監察院遞陳情書的原因。
(大紀元記者陳瑋臻台北報導)癌症已成為台灣人死亡排名第一因素,為了解國人對於癌症的恐懼指數,優化免疫細胞銀行進行「2011癌症恐懼指數大調查」,結果發現,對於現行台灣癌症醫療成效的滿意度,國人只打了57分的不及格分數,顯示民眾對台灣治療癌症的信心不足。
美國喬治亞大學及梅澳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新研發的抗癌超級疫苗對老鼠實驗的成效良好。研究人員表示此藥物對各類致命的癌症,可達到70%的治療效果,其功效勝過癌症特效藥赫賽汀(Herceptin)。
一份最新的研究顯示,咖啡對於人體健康還有另一項好處:能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
罹癌患者在與病魔奮戰之際,猶需費心處理各種生活瑣事,而周遭親友無不冀望能盡份心力以緩解病人壓力。對此,專家提供8個簡單錦囊妙計,指引讀者如何成為病患的得力左右手。
(大紀元記者古惠珍編譯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美國每年新增90,000多名癌症病例,可能原因是身體缺乏運動以及長時間坐著所引起。
(大紀元記者王揚編譯報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器官移植接受者有一個比一般人群更大的癌症風險,但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間皮瘤(Mesothelioma),可分為良性與惡性兩種,它是胸膜、腹膜等處的間皮細胞發生癌化而產生。其中又以惡性胸膜間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佔多數。在診斷方面則以侵入性的病理切片為主,然而在最近的研究提出另一項檢測利器, Cyranose320電子鼻(electronic nose)。
目前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常藉植入的人工血管打入體內,再經由血液將藥物運送到癌細胞所在位置,也因此常常引發身體其他部位的不適,像是紅疹、嘔吐等。在最近的一篇論文提到,直接透過乳頭將化療藥物打入乳房,不僅可使乳房內的化療藥物濃度較高,也可以減少化療的副作用,此篇研究已刊登於《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以化學藥物治療癌細胞,常因癌細胞對藥物產生抗性而宣告失敗。而在最近的研究指出,蘭斯阿姆斯特朗效應(Lance Armstrong effect)可以成為抗癌的另外一項新武器,這篇研究刊登在《Molecular Pharmaceutics》期刊上面。
醫師告知病情的方式與態度,對於病人與家屬是非常重要,尤其是「聞癌色變」的癌症病情告知,如果醫師未受過妥善告知模式的訓練,無法真正緩和病人與家屬的情緒。
(大紀元記者孫青天報導)11月10日是第二屆全球神經內分泌腫瘤關注日,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發現,腸、胃及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患者,由2004年每100萬人有39名患者, 上升至2008年的88人,病人在5年增加逾一倍。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醫師表示,近年來有女性罹患乳癌有年輕化趨勢,平均較歐美年輕10歲,醫師表示,這可能與環境荷爾蒙、生活習慣及常吃高油脂、高熱量食物有關,因此醫師提醒女性,平時可用觸摸方式及定期接受檢查,及早發現與治療。
長時間坐立或會增加患癌風險,這是最近在華盛頓特區召開的「美國癌症研究學會」(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年會中的一篇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
面對癌症這個全球頭號的死亡殺手,每個人莫不「談癌色變」。蘋果巨人喬布斯(Steve Jobs)的逝世引發世人對癌症的更多關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曾發表研究指出,男人罹患癌症的比率比女人高,而且男性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也較女性為高。對此,專家提供男性癌症預防之道,呼籲切莫輕忽自身健康。
美國研究人員說,在對抗癌症上,光是「大有可為」的工具。
(大紀元記者高麗雀編譯報導)男性的平均壽命比女性短五至十年,許多人認為是因男性責任重與生活壓力大,但實際因素卻是因為男性比較不願尋求預防性的保健服務。然而,及早發現是許多疾病治癒的關鍵因素,男性若能多做常規性的檢查或平時多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便能降低罹癌的風險並增加治療的機會。
英國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今天報導,長期每日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能讓有大腸癌遺傳風險者,降低得病機率達約60%。
醫學研究已經證實,青花菜有助於抗癌,不過現在英國科學家培育出一種新的超級青花菜,抗癌和預防心臟病物質的含量,是一般青花菜的3倍,而且是利用傳統方法培育而來,並未使用基因改造技術,因此沒有基改食品的安全疑慮。
今天發表的瑞典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值夜班不僅容易疲累,往後罹患多發性硬化症(MS)的風險也顯著增高。
為甚麼「癌症」病人愈來愈多呢?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致癌物質」的環境中,不管我們所吃所喝的、所呼吸的空氣、所接觸的環境都含有許多「致癌物質」。如果環境持續惡化,現代人得癌症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印度國家營養研究所研究14種水果後發現,番石榴所含抗氧化劑最高,鳳梨最低。抗氧化劑有助防止細胞毀損引起老化、致癌及多種退化性疾病。
研究人員今天指出,鯊魚雖是原始生物,體內卻會製造精密複雜的物質,研究顯現,這種物質在對抗從肝炎到黃熱病等範圍廣泛的人體病毒上,大有可為。
國際癌症研究組織資料顯示,越南因癌症死亡每年達8萬2000人,罹癌人數平均每年增加11萬6000人,癌症患者逐年大幅增加。
加拿大研究人員使用靜脈注射成功地將JX-594病毒注入人體內,用以治療癌症。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用病毒對抗癌症,研究結果發現JX-594可以抑制或減緩腫瘤細胞增長。
根據統計,2008年全球約有1270萬人診斷為癌症,而死於癌症的人口高達760萬。針對監控腫瘤生長速度及治療後的追蹤,在過去往往只能依靠影像儀器做依據。然而,最近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發表一項新技術,就是在腫瘤旁邊植入微晶片,可間接用來監控腫瘤生長速度。未來可望用在監控難以開刀切除的腫瘤生長速度以及腫瘤治療後的追蹤。
(大紀元記者李成俊編譯報導)根據病患以及醫療專家證實,5名美國病患因為注射「癌思停」(Avastin)治療眼疾而導致失明。
共有約 132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眾議院對中共委員會(簡稱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週五(5月31日)敦促拜登政府調查涉嫌幫助伊朗逃避美國制裁的六家中國國有企業。 該委員會主席約翰·穆羅爾(John Moolenaar,俄亥俄州共和党人)與其他11名共和黨成員聯名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