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
在芬蘭,一種利用病毒消滅癌細胞的新型療法已經在人體上開展臨床試驗。這項由瑞典研究者埃森德(Magnus Essand)開發的新型療法已經引起了世人尤其是英國人的注目。
過度醫療問題日益受到各方檢討。先前有研究報告說,基於迄今最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結論,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不建議婦女做例行性卵巢癌篩檢,以免除受到不必要傷害(如大手術等)的風險。對於同樣高度威脅女性生命的乳癌,究竟該不該做篩檢?目前歐洲出爐的大型研究報告顯示,乳癌篩檢讓50到69歲婦女活命的機會大於過度醫療的案例。
三高會導致肥胖,甚至心血管疾病,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三高還可能會讓罹癌的機率高到2.5到3倍,尤其是大腸癌,國衛院更發現三高剋星食物,像是苦瓜、綠藻、紅麴、含有大豆蛋白的豆腐跟甘草等食物,可以活化人體的PPAR因子,有效的抑制三高!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減少紅肉或加工肉品的食用量約一半,或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的機率多達10%以上。
當病患在進行化療或電療的過程,容易產生許多的副作用,如果能採中醫和西醫的相輔相成的治療方式,那麼病人的痛苦會減輕許多。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台灣嘉義報導)癌症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時怎麼吃得好又兼具足夠的營養。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治療科教導飲食原則,營養師還分享照顧淋巴癌父親的經驗,只要多花一點巧思,就能幫助癌患度過副作用期。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攝護腺癌是老人的專利嗎?那可不一定,醫師發現,台灣男性罹患攝護腺癌已有年輕化趨勢。醫師建議,年滿50歲的男性應每年接受肛門指檢與血清PSA檢查,發現有懷疑性硬塊或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高於4.0ng/ml時,就該進一步接受經直腸攝護腺活體切片,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癌症病患除了身體受苦之外,也經常會有莫名的疲憊感!台灣醫療研究團隊透過檢測血清細胞激素含量,已經能夠證實這就是所謂的「癌因性疲勞」的症狀,因此投入藥物研究成功,以中藥材黃耆提煉新藥,是國內投入植物性用藥研發的一大突破。
傳統中藥變身明星新藥,衛生署核准的第一個植物新藥「懷特血寶」正式上市,成分為黃耆多醣,用於治療「癌因性疲憊」,將進行中風的臨床驗驗,擴大療效。
奇美醫學中心推廣以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配合放射線治療乳癌患者,發現可明顯減少乳房位移、肺臟及心臟接受的照射劑量,提升治療安全性與品質。
由於臭氧層變薄,人們更容易受到陽光的輻射線傷害,防曬顯得更形重要。儘管父母總是非常認真地幫嬰兒做好防曬護理,美國研究發現,一旦進入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親子間對防曬的意識反而變得薄弱。專家強調若不及早建立習慣,可能導致數十年後罹患危及生命的皮膚癌,特此呼籲嚴正看待當前曝露的孩童防曬問題。
現代人就像上緊了發條的機器,競爭和壓力,讓負面情緒變成一堵高大的牆,使人無法翻越,積累的「悶氣」只能在體內蔓延。快節奏的生活,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趕時間、搶效率,事情一來,不但吃飯、睡覺的時間被擠占,體內「三急」也常常忍了又忍,讓膀胱、腸道、肺、胃等器官久經考驗,甚至有患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警告,喝茶喝很兇的男性更可能罹患攝護腺癌。每天喝上7杯茶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機率比3杯以下的男性高出一半。
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林俊宏今天表示,乳房攝影篩檢發現異常時勿驚慌,早期的癌症,只要及早治療,乳癌5年存活率幾乎百分之百,婦女應把握機會檢查。
根據國際研究,便宜且相對安全的糖尿病藥物「滅糖敏錠」(metformin)或許有抗癌特性。不過這項發現尚缺佐證。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今天決定,將柴油引擎廢氣視為致癌物質,會使人類增加肺癌風險。由於致癌物主要是硫化物,環保署已將汽柴油含硫量標準從嚴調整。
杜克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究開發了一種治療乳腺癌的新療法,以替代副作用極大的化療。這種新療法,被稱作「智能炸彈」。該方法用藥物把有毒的物質送到腫瘤細胞那裏,並殺死腫瘤細胞,但對健康細胞沒有傷害。
近來門診的諮詢電話幾乎是有關癌症方面的內容,例如:肺腺癌有無症狀是否可提早預防?發生血便是不是大腸癌?真的只是痔瘡嗎?CEA值高是不是罹癌呢?等多方面恐癌諮詢。
(大紀元記者鍾孟倫編譯報導)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6月1日發表的研究顯示,由於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採取不健康的「西化」生活方式,全球癌症病例正大幅上升,到2030年時癌症病例將增加75%。
歐洲最新醫學研究發現,全球每六名癌症患者,就有一人是因感染病毒或細菌而罹癌。
(據中廣新聞李書璇報導)許多癌症病人都會出現所謂的"癌因性疲憊",根據研究顯示,高達八成以上的患者在睡覺後仍然疲累,全身虛弱沈重、記性變差;高達七成以上者會出現睡眠困擾、事情做一半就做不下去等等症狀。雙和醫院針對癌因性疲憊進行研究,發現以黃耆萃取物的注射療法,可以有效緩解癌因性疲憊的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美國癌症協會新的指導方針,敦促那些癌症倖存者應堅持鍛煉身體和健康飲食,這樣有助於防止癌症的復發。幾乎一半的癌症倖存者,是死于其他的疾病,而鍛煉對某些癌症患者來說就是一種「神奇的藥物」。近年來超重或肥胖對癌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
腸子好,免疫功能就好,原因何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學者等人今天提出一種解釋,血球細胞是「傳信人」,可將害菌入侵腸道的訊息通知其他器官,啟動免疫系統消滅細菌。
在一些西方國家,例如美國,目前所有死亡人數的25%是因癌症死亡,每年約有0.5%人群診斷出癌症,癌症已經超過心血管疾病,成為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防治癌症,是當前很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
炎熱的夏季即將來臨,對女性來說,防曬可絕非僅僅是選擇SPF值那麼簡單,底霜或有色保濕霜中的防曬成分不足以每日保護皮膚,化妝品中的防曬成分多數只提供對一種紫外線的保護,即使人們使用帶防曬成分的化妝品,他們也沒有得到充分保護。
台灣自民國71年起,癌症就高居十大死因之首,每年奪走3萬多人的生命,而在一些西方國家,例如美國,目前所有死亡人數的25%是因癌症死亡,而每年約有0.5%人群診斷出癌症,癌症已經超過心血管疾病成為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旦罹患癌症,不但會影響病患和家人之生活品質,也造成龐大的工作人年損失和醫療費用支出。因此,如何有效防治癌症,是台灣當前重要的醫療照護與公共衛生課題之...
以色列科學家正在研發一種萬用癌症疫苗,可藉由鎖定9成癌症都有的一種常見分子,訓練人體的免疫系統尋找並殺死癌細胞,以對抗包括乳癌和攝護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
最近一項針對「抗癌戰爭」策略的研討會上,最終的二點結論令人深感不安和遺憾:一個是癌症的基礎研究「品質不行」,另一個是「忽視預防」,目前有一半癌症的死亡是可以預防的,而我們卻沒能做到。
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能幫助免疫系統摧毀癌腫瘤的藥物。這種藥物用在乳癌、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腦癌、膀胱癌與肝癌這7腫癌症上能奏效,且先前研究證實,它也能用來對抗部分血癌。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太保報導)一位罹患舌癌第二期的郵差,在嘉義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巧奪天工般的切除重建,開創了全台首位面部無痕的舌癌重建案例,16日下午已擁有一副新面孔的綠衣天使到長庚醫院再度表達其滿滿的感激。整形外科主任張長正表示,以手術將腫瘤廣泛的切除已成為口腔癌主要治療方式,可以提高存活率,而手術後的口腔顏面重建,也是病患最在意的一部份。
共有約 132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五(6月14日),七國集團(G7)峰會進入最後一天。根據峰會的聯合公報,G7領導人從至少六個方面明確了對華強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