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

秦政:十論金剛經(八)
1、我們來看「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分」。「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這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理解好像極為悖亂,何以說「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呢?難道佛講的不是法嗎?其實釋迦在此正告修行弟子與後人,因為他所講的法只是針對當時人講的他的修煉故事和對那一層宇宙法理的一些體悟,就好比說你在很高的天空中感受到風,你在下來給人講風的時候,你講的東西是風本身嗎?那風任你用千般比喻萬種詮說,總不是法本身。故老子云:「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強志之曰大。」所以,釋迦說:須菩提啊,你不要認為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在此要有所說法。如果這樣想,就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講的真正含義了。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論金剛經(七)
1、來看「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從前此章(第十六品)開始的的文句與文意的雜揉,都與佛教經典結集有關,也與翻譯者的翻譯和當時的歷史環境有關。因為佛教經典是釋迦不在世五百年後才整理出來,當時經過三次結集,其中上部座和下部座弟子分別寫出了代代口耳相傳的佛陀講法,而這些講法也只是當時弟子覺得比較重要而記住的。雖然古人記憶很好,也難免錯漏參差。五百年相傳,更是無法保證一致。而為了將佛陀當時講法原義儘可能多的保留,在結集時就考慮到將不同的人回憶的同一件事同一次講法內容合在一起。當時也像《聖經》一樣稱為「約翰書」或XX書。就是通過XX記下來的。由於佛陀臨終對阿難講《大涅槃經》(很簡短,講佛教之法的成住壞過程與「以戒為師」和死後僧團的管理。後人為了名利顯示將此經弄出了三十六卷,非常的浩繁,都假稱是佛的話。)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論金剛經(六)
1、我們來看「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佛法圓融,如天無所不覆,如地無所不載,此其心法也。卻不是要人為去幹什麼。隨說是經,是隨緣傳此經的意思,卻不是隨意、無恭敬心地妄言。至於說「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這話不是釋迦牟尼所說。因為此時,釋迦已臻如來境界,觀其後面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裡豈會讓人去有為供養什麼?他不是自相矛盾嗎?佛講法能夠自相矛盾嗎?阿修羅,就是修羅道,是當年釋迦講法時講出的三界內的一個魔道層次,他會讓他的弟子去供養它?至於說對世人的供養,那是世間法人要盡的責任,比如撫養和贍育,卻非佛教要做之事,對於天人的供養,常人也是做的,也非佛教徒有為之事。這些都是後人舛入的。「如(崇)佛(建)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此處殘斷多處。錯舛多處。除去我們上面講的一個真正的修煉者自然慈悲一切眾生,卻非有為供養外,哪裏說受持讀誦就成就第一希有之法呢?就像一個如果沒有初中高中踏實的知識作基礎的人,要他一天到晚地背誦高等數學公式,然後就可以授數學博士嗎?這真是笑話,這也是在後來改良釋迦牟尼所傳佛法,弄出所謂的「大乘」與「小乘」之對立的那些人所幹的事,其實「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雖然經典所在,背後有佛在管,故說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這是過去的真實狀態。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論金剛經(五)
、我們要非常明晰地認識到,佛陀因材施教,對須菩提的輔導,通篇都是在啟迪和訓練他思考,提升他的意識和糾正他的錯識,那麼,須菩提在這裡回答的,也就不過是他的認識,反之佛陀所回答,也是有針對性的,不能固定地看死了這些問題。就好比在牛頓經典力學的課堂上,經典物理學的最高境界回答與將來在相對論、量子境界的回答完全不是一回事一樣。經云:「法無定法」,只是宇宙法在不同的層次境界有不同的法的存在形式、展現。一個在那個層次中的生命,符合了那一層的法,就是那一層法中好的生命,但他所持有的那個標準,在另一境界中可能就是錯的。就是這個道理。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論金剛經(四)
1、我們來看「第六品正信希有分」。這是繼續在講「不著相」問題,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因為須菩提也感覺到有點難於理解佛陀所講的法,以他的修為,覺得將來眾生在讀誦這段經文的時候,能否對佛法生起真實不虛的信心感到擔心,因為從人的邏輯來看,這段講的好像就是一切皆空,普通人因為這個理解的局限,如果用人的邏輯和好惡之心去想,那修佛結果什麼都沒有,他怎麼去幹呢?佛陀糾正須菩提說:「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論金剛經(三)
1、我們來看「第二品善現啟請分」,前此已經說過,將經文分成多「品」,這是後人附加的,其中表達了後人對經文的理解,看起來似乎為後人讀經提供了方便,其實也為後人理解經義添加了框框。如果局限於這個理解,那麼後人就永遠為其所框制了。所以,這些分品,其實是不應該的。

标签: 秦政

秦政:十論金剛經(二)
1、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講證《金剛經》。真正的佛的教徒,一定要知道,佛講經說法,既然他都明言「我說一切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就是要讓人通過他講的認識宇宙的真理,用之以修煉,真正的明道開悟,而絕不是把他講的話用人的感情供起來,自己不明其真義,只知盲目背誦,無法將他所講的真正內涵用之以修身煉道(過去的人這樣做,是因為修煉的是副元神,並不是明明白白的主意識修煉,實際上歷史上沒有人修成過,修成的只是不入三界借這個人體修煉的副元神,歷代成就的都是這樣),當真正有人能夠開啟真見時,又由於人的名利情的觸動,動凡人之心起來不理性的反對,其實也不過是打著佛的幌子,骨子裡維護的往往是自己和利益和虛名,自己的感情和驕妄而已。自古來解證這部經的多了,可是智慧的人要知道,真理是不變的,不因其古今時間差異而不同,古人製造出來的不一定都是精金美玉,他們也必有拉撒的垃圾糞土,這些你不能不承認。今人如果洞明宇宙的真理,他講出來的也一樣是萬古不廢的大道述言。故孔子曰:「述而不作,竊比我於老彭。」

标签: 秦政

相關話題:佛教

秦政:十論金剛經(一)
(人民報編者按:《十論金剛經》是秦政先生與佛教界朋友探討金剛經的一些心得。本報分十日刊載)

标签: 秦政

相關話題: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