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2001中国电视

标签:

【频道】扩容在继续

2000年初,上海人家里可以看到大约18个频道:本地11个,央视4个和3家外地卫视,没有其他选择。2001年初,本地频道已增至12家,央视8个频道全部落地,另外还有10家外地卫视,频道数目增幅66%,其它外地卫视落户上海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央视的频道化改革给上海一个良好的示范,而原本就是频道化的上海有线,也不无进一步扩展的可能。可以大胆预测,2001年,上海人手里的遥控器会越来越忙。

【新闻】不改则不立

新闻立台,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老百姓对电视新闻的需求哪天也不会缩减。如今频道多了,荧屏大战也从综艺打到专题,最后、最重要的一战,肯定是新闻节目。

《东方时空》不再逼得观众一大早起来就跟紧皱着眉头的白岩松或水均益面对面了,改成一帮半生不熟的主持人团团坐着笑谈天下事。虽然这是目前国际最流行的新闻方式,但真正能把新闻化为自己语言甚至有自己观点、感觉的主持人,还真是不多见,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些新“嘴”各自为政夸夸其谈而又不知所云,还处在所谓“磨合期”。

北京卫视的新闻曾一度让沪上同行产生危机感,如今,上视、东视的新闻都开始改版,正在形成自己的新闻报道方式。上视新闻中心主任姜澜说,“我们的改版是常态的”。当然,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只有改变本身,新闻节目也不例外,而且会越改越好。
【综艺游戏】无聊变益智

“你的爸爸的妈妈的儿子是你什么人?动物园里鼻子最长的是大象,鼻子第二长的是谁?”

对这类无聊的提问以及让嘉宾蒙着眼爬梯子之类无聊的游戏,常看综艺节目的观众都不会感到陌生。看着年轻的不年轻的名人们在台上闹闹腾腾怪态百出,真庆幸自己不是所谓明星不必受这份儿洋罪。好在,2001年,这类的节目将逐步退出荧屏,取而代之的,是新崛起的知识、智力比赛内容的综艺节目。

声誉鹊起的《开心辞典》、经年不倒的《智力大冲浪》,东视《激情方向盘》和《十万个为什么》都是知识比赛型的。各家电视台新鲜的游戏节目都忘不了增加知识、智力竞赛这一环,让人遥想起10多年前的《五四青年智力竞赛》和《60秒智力竞赛》。而且现在的奖品来得更直接、更刺激。综艺节目从体力型走向了智力型。

【电视台】抢了电台的活

最明显的就是如今好几个电视台都做起了电视演唱会,ChannelV、湖南卫视、云南卫视都开设了类似节目。一个歌手在小剧场里唱上十几首歌,下面大帮歌迷雀跃,歌手、歌迷都过了把瘾。电视影响大,找广告商也容易,可以预计,2001年,电视演唱会将把年轻观众牢牢吸引在电视机前。

另外,名医坐堂会诊、音乐评论、股市直播等原本电台的活儿,将大面积转移到电视里。也难怪那么多电台主持会让电视台给挖去了呢!
【主持人】会抢还要会用

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长相怪异的李咏让《幸运52》的收视率大幅攀升;《快乐大本营》让李湘、何炅红遍全国;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里废话连篇可观众就是买他的帐。节目好看不好看,主持人占的分量越来越大。

如今戏剧学院、广播学院里最炙手可热的就是主持人班了。这些未来的“主儿”们生于“升级换代”的大好时机:国内大小电视台达2000家,还有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类电视机构,主持人不闹饥荒才怪!央视、凤凰卫视和湖南卫视打主持人牌大获成功,国内同行也群起效仿,大手笔推出新面孔新栏目。可以预见,2001年将是主持人“牛”遍天下的一年。随着身价抬升,主持人还能“主”而优则演(唱)。眼瞅着李湘把过多精力分给了“快嘴李翠莲”,还成为央视“音乐城”的座上客,央视关于本台主持人不得在外拍戏的禁令会否受到挑战呢?

【家庭影院】触手可及

“5元票价”搅得中国电影市场沸沸扬扬,可票价再低,哪比得上足不出户在电视里看电影更舒服惬意?

现在每晚你都可以在荧屏上搜索出三四部电影来,有些电视台更以放电影为己任,各种各样的荧屏影院、院线随处可见。要说老百姓还有不满足的,大概就有两条,一是看什么电影、什么时候看还不能自己说了算,二是电视上都是“老片重温”,能看到的最新片子还是一年前就流行过的。2001年,这两个愿望有望得到部分满足。上海的有线网络双向改造大功告成,一旦推出,百姓就可以在家中随意选看片库中的所有影片,什么时候要看也是自己选择,双向网络能容忍各种匪夷所思的作息习惯。

至于看新片,去年出现了一家荧屏新电影播放联合体,成立这一协作组织有两大好处:首先,以前看新电影不容易,主要是价钱谈不拢,现在几十家电视台一起买,事情就好办多了;第二,也有利于打破央视六套垄断新片的局面。

【电视剧】风行“厚古薄今”

近年来古装戏一直高温不降。自从《还珠格格》卖出每集55万元的天价后,古装戏更是成为制片商们青睐的对象,巨大的财富效应让影视编导们的思古幽情绵绵不绝,对古装戏来了个“炸锅式”开掘,格格、皇帝到皇嫂,清官、贪官到秀才,一一历数个遍,让作古之人纷纷披挂上阵。《蓝色妖姬》、《快嘴李翠莲》等一大批古装戏正源源不断奔赴荧屏,还有不少正在拍摄之中。如此看来,2001年的电视荧屏仍让古人占去了半壁江山。

问题是,戏说剧占的比重不小,古人被今人“开涮”,大家还谓之“解构”、“现代意识”,对此问题,媒体曝光之后,大家渐渐统一了认识,比如两部《西厢记》打架,一部戏说,一部正说,结果戏说的《西厢记》听说就停工了。
【热门剧】接着拍续集

《还珠格格》续集大获成功后,“康熙”又连续三次“微服私访”;贫嘴张大民在电视上贫还不算,借助电视之力还到贺岁片里搅了一把。续集的力量是无穷的。2001年,观众可望看到多部热门电视剧的续集。

“田教授”拿了个金鹰奖之后,他们家又来了“二十八个房客”,“二十八个考生”将率先在过年荧屏亮相。田教授红成这样,说不定有关单位还会开发系列商品呢,比如开个“田教授茶楼”什么的。

“田桂花”也在拍续集,好不容易拍出部没给大伙骂的片子,刘晓庆自然不会放过再咬一口的机会。

《快嘴李翠莲》已经拍了第三部,第一部才播了几天,就被勒令停播。这“李翠莲”该不会三部连播吧?

【演员】不会演戏

在去年的国产电视剧里,涌现出一片对着镜头找不着北、只能搔手弄姿或咧着嘴一个劲儿傻笑的面孔,具体名字在此就略过不提了。问题在于为什么这种不会演戏的演员能上阵?跟制片、导演戏外有戏之类的猜测不说,单就需求量来看,全年八九百部电视剧,假设每部戏有两男两女四位主演,一年就需要三千多人次的主演,中国会演戏、演得好的演员全体上阵,也挡不住电视剧对俊男靓女的需求。

2001年,国产剧总量不会比上年少到哪儿去,人们还得接着在荧屏上欣赏那些只会傻笑的美丽面孔。不过聪明人会央求编导、制片人尽量把自己往情节里“浸”,再聪明一点的,演了几部戏后,也总该开点窍了吧。

【国产电视剧】四分之三要积压

自去年引进剧被驱逐出黄金时间段后,国产剧顿时成了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独生子。一看机会到了,专业的、非专业的制作公司都扯旗领兵拍起了电视剧。

据广电总局的资料显示:今年电视剧规划数已经超过16000集,创历史之最。电视剧市场的超常繁荣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后遗症:据粗略计算,假设某一地区的电视台每天能播出10集电视剧,这16000集也得1600天才能播完,也就是该地只能消化一年所拍电视剧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只能积压在库。 (解放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金庸钦点巨基赵薇新版郭靖黄蓉
荒岛诱惑没完没了
普京会见俄罗斯独立电视记者
新生代俊男美女诠释金庸笔下人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